阿布阿小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些人正是實施中國政府根據何俊才的提供的材料制定的能源發展計劃。玉門油田由於遠離戰區,同時政府的控制力相對較強,被定為主要石油開採和煉化的地點。事實上,在1942年以前,中國開採的90的石油都是來自玉門油田。後來玉門油田為其他中國各大油田以及海外的石油開採基地輸送了很多的人才和技術。可以說,後世中國的所有油田都是以玉門油田為樣本建設的,中國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玉門人。
但是除了玉門油田外,其餘的油田都是處於秘密的勘探中,其中一些原因是因為部分石油資源處於交戰區或易被攻擊的地區,例如四川油田;有的油田未在中央政府的完全控制下,比如新疆和青海的油田。
何俊才可知道後世有一種觀點是「中國貧油國的帽子讓中國取得抗戰勝利!」。
日本的侵華戰爭能夠在抗戰初期節節勝利,並且能夠攻陷首都南京,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機械力量比中國強大,這其中包括日本的坦克和飛機。
眾所周之,抗戰初期中國沒有自己的機械化力量,中國軍隊甚至連自己的運兵車都大多是馬車和火車,很少有汽車。而中國後來用來抗擊日本空襲而組建的飛虎隊,也是在南京被攻克之後由美國人陳納德利用美國國會援助組建的。缺少機械化力量,是中國軍隊屢遭敗績的一個原因之一。
但是,日軍的機械化作戰需要大量的石油。而中國當時沒有油田,日本本身又是資源匱乏,沒有石油,當時離日本最近的產油地區,就是東南亞的汶萊,同時透過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也可以購買西亞的石油,但是這些地區,都是控制在英國勢力之下的。
日軍的作戰,需要石油,但是因為日軍和法西斯德國同是軸心國集團成員國,德國在歐洲,在1939年征服了法國,控制了整個西歐,並且威脅著英國,日本在亞洲,已經佔領的當時中國首都南京,為了防止這兩個軸心國集團的盟國東西相互照應,美國和英國開始控制對日本的軍需物資的出口,尤其是橡膠,鋼鐵和石油。
中國當時有豐富的資源,但是唯獨缺少石油。石油是戰爭的血液,沒有石油,坦克飛機就是一堆廢鐵。
日本在中國找不到石油供給,同時英美開始限制日本的石油進口,所以,佔領英美控制下的產油和橡膠的東南亞地區,同時控制日本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事在必行。
為了能夠保證日本能夠穩固的控制東南亞這個戰略物資的重地,日本決定先解決威脅日本海上安全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何俊才原來的歷史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和入侵東南亞,是在同一天開始的。隨著英國重鎮新加坡的陷落,日本控制了它想要的。但是,珍珠港事件和進攻新加坡,讓美英終於下定決心向日本開戰。美國這個強國進入到中國的抗戰中,從物資上還是大量援助中國,「駝峰航線」和「滇緬公路」就是當時支援中國抗戰的重要補給線。
所以,因為中國當時沒有石油,日本為了戰略物資的供應就攻佔東南亞,為了能控制東南亞,就必須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所以偷襲珍珠港,從而爆發了太平洋戰爭。這才能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盟國,得到美國大量援助物資,才能夠堅持抗戰,知道勝利。同時日本逐漸開始遭到美軍的打擊,一步步走向失敗。
所以,中國貧油國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讓中國取得抗戰勝利因素。
基於這樣的考慮,何俊才強烈建議所有的石油生產工作秘密地進行。而邊關的石油勘探更是必須防備著「北極熊」,只有在中日戰線穩定下來。且蘇聯被德國拖住了腳步的時候才可以秘密投入生產。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透過對石油的煉製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