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1/2頁)
阿布阿小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昨天裝備到大家座機上的無線電,大家用起來感覺如何?」何俊才首先詢問到。
「這個東西太好了,原來我們在機上無法互相聯絡,只有依靠簡單的搖擺翅膀來通知隊友,很是麻煩。現在可以做一些戰術的配合,也可以提前預警了。」鄭少愚回答到。
「呵呵,你們習慣就好。這款機載的無線電比日軍現在使用的要小巧、先進。而且通話更加清晰,但是隻能在10公里的範圍內,所以大家注意不要飛得過於分散了,」何俊才指出了現在裝的這款民用無線電的缺點。「另外要謹記防止它落入敵手,當然了,目前是防空作戰,問題不大。」
「另外南洋還援助了我們一部雷達,藉助這個雷達,在空勤指揮室可以提前發現空中的目標,並進行預警。今天我帶了一批雷達的敵我識別器,一會請地勤人員將識別器也裝到飛機上去,這樣就可以讓雷達識別出來是我們的飛機還是日軍的飛機了。」何俊才介紹了另外一個「利器」。
「那不成千裡眼、順風耳了?」活潑的周志開吐了吐舌頭。
「別瞎說,雷達這個技術我以前也聽說過,似乎幾個歐洲國家都在研究,但是沒有聽說已經投入使用了啊,這個探測距離和準確度如何啊?」鄭少愚發出了疑問。
「呵呵,當然不能是千里了,不過幾百公里還是可以的,這款雷達是歐美都還未裝備的,是實驗性,僅此一臺。」何俊才驕傲的說,拿這21世紀的科技來比較二戰時候那種原始的雷達,根本沒得比。
「空勤指揮部會根據敵機的情況指揮各中隊接敵,並對尾部的攻擊提前預警,但是這種戰術我們以前並沒有採用過,所以想先請大家討論一下。」何俊才所在的時空,這些工作都是計算機的來完成,現在需要人來輔助完成,所以他也沒有經驗。但是他相信這些百戰的精英有豐富的空戰經驗,應該能想出辦法。
「這樣啊,那可以高高地躲在雲裡面,等指揮部通知我們後再俯衝下去,打它個措手不及。長官上次擊落那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不就是採取的這種方法嗎?」發言的是第21中隊長王遠波。
「11日那次敵人的轟炸機太多了,分三波來襲,我們的滯空時間不夠,飛機也少。難以招架啊。要是我們正降落加油的時候,敵人來襲,我們怕是要被消滅在地面上啊。那次要不是何上校您提前預警,第四大隊恐怕要傷亡慘重」鄭少愚對11日的空戰心有餘悸。何俊才現在28歲,看起來比這些民國時期的精英飛行員要更加成熟,加上兩次協助了第四大隊,第四大隊的飛行員已經接受了他。飛行員最佩服的就是比他更好的飛行員。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得想想,現在是日本的海軍和陸軍聯合起來轟炸我們,估計一次可以出動上百架轟炸機,即使沒有戰鬥機護航,我們也難以招架。」何俊才對鄭少愚所說的話非常贊同,因為歷史上明天,也就是16日的白天和17日的晚上,日軍分別出動了百餘架飛機對重慶進行大轟炸。
「長官是否可以安排駐梁山機場的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助戰,有了這種無線電,我們可以協同作戰。這第三批蘇聯人比前兩批好得多,即不厭戰也不霸道了。」張華威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可是可以,我跟總司令部協調一下助戰的事宜,但是我不想他們知道我們的雷達和無線電的事情,這怎麼辦呢?」何俊才思考著。
「可不可以這樣,我們互相轉場,我們飛到梁山機場,然後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飛到白市驛機場去。第四大隊負責遠端攔截,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負責重慶市區和機場的防空。在廣陽壩機場準備好地面補給,第四大隊遠端攔截後返回補給,然後再起飛參與重慶的防空。這樣我們以多次起飛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鄭少愚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了後續一年被頻繁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