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前腳一走,高智周便提筆寫了份本章,向看守的要了一攤子好酒,一飲而盡而進後,放聲大笑起來。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謀深遠之。先太子智算無窮,在揣摩人心方面,運用到了極致。
天后、鄭貴妃、各勳貴世家,乃至於聖人都被引入了彀中,然後利用他佈下的暗子,在其中推波助瀾。
雖然不知道外面的這出大戲唱的怎麼樣了,但高智周相信一定精彩異常。他的任務就是將李守義推給皇帝,要是他死了,這活計就由薛元超來辦。
話是說了,可與皇帝君臣幾十年,高智周看得出來,聖人雖然意動,但卻沒下定決心。說不定,他還想跟天后商量商量,廢長立幼畢竟是有風險的。
這一商量,就涉及到變動,為了完成太子所託,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為了報效高祖太宗皇帝。高智周只能選擇加碼,用他這條命上一道遺奏,為代王入主東宮,添一塊墊腳石。
將腰帶掛在樑上,高智周淡笑道:“陛下,您下不了這決心,那就由老臣幫您下吧!”
......
高智周在刑部大獄自盡進諫,著實打了李治一個措手不及。沒立刻放人,無非是想治治他的嘴,讓他以後說話注意點。可這老小子到底是死鴨子,寧可死也不願意嘴軟,寧死也要保持蘭臺領袖的風骨。
“高智周愛我,乃我大唐第一言官,他才是真正的心底無私啊!”
“傳旨,追贈高智周尚書左僕射,越州都督,諡號為定,陪葬乾陵。”
話間,李治將高智周的奏本,鄭重的裝進一個匣子中,臉上盡是失落之色。
這不由讓他產生了一絲懷疑,不由在心裡念道:朕真的老糊塗了嗎?朕從什麼時候開始糊塗的?
.......
公推太子的鬧劇結束的第三天夜裡,大明宮亂了套,到處都是有禁衛軍搜搜檢檢,不為別的,皇帝丟了!
是不是覺得有點扯,大明宮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又有那麼多當差的宮人宦官,看不住一個五十三歲的老頭?
可事實就是如此,誰長了八個腦袋,敢拿那皇帝打趣。
外面的人找的昏天黑地的,而太極宮東北隅凌煙閣中,披頭散髮的李治,卻坐在太宗的聖像前怔怔的發呆。
受召而來的越王李貞、紀王李慎就站在中階,兩側是帝國的二十四功臣繪圖。二王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皇帝找他們來幹什麼。
“貞觀二十三年,先帝病逝,朕在長孫無忌等人的擁戴下,承遺詔靈前繼位。”
“那時候,政局昏暗,很多事晦暗不明,所以朕在命程知節駐守玄武門之時,又命老十三(趙王-李福)領右衛大將軍,宿衛宮城。”
“有自家兄弟看著,朕睡得踏實。如今,在朕身邊的,就只剩你們倆了。”
皇帝這話顯然有託孤之意,兩位親王也是跪坐在他面前,面露哀色。人心都是肉長了,當了一輩子兄弟,要分離了,誰心裡能好受。
按著二王的肩膀,神情有些癲狂的李治說道:“兄弟,我不行了。真的,我連高智周說的話都聽不明白了,以至於讓他以死諫言。”
按照李治與武后事先商量的,繼立李顯為太子,要不是李賢的死引得朝中風波不息,他也不至於搞什麼公推來收攬人心。
也正是有二聖的授意,才有那麼多本子投給他,也是擔心事情不周密,才用了李旦這個陪襯。當然,二王得本的數量,比他們的預定的多了三百本。
可高智周這一死,弄得李治吃不準了,不由懷疑他的選擇是否妥當,會不會把大唐推向深淵呢?
凌煙閣內,先帝畫像在上,大唐聖地,法不傳六耳,忌諱能少一些,平時不能說的話,李治也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