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爺,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皇上是不會同意你出海的吧?”
鄭和就這樣盯著朱瞻墉。
他總覺得這件事背後有點不對勁。
“出海確實很危險,但是出海對於我大明來說,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朱瞻墉這話剛剛說完,鄭和就接著問,“王爺覺得出海的意義在何處?就比如我這次下西洋,朝中大臣就很有意見,覺得勞民傷財的修建福船,然後興師動眾的前往西洋,最終並沒有給朝廷帶來什麼好處。”
“誰說沒有給朝廷帶來好處?至少讓大家知道了海外的世界,知道大明之外還有許多國家,知道西洋往西還有許多國家。”
“那有怎麼樣呢,朝中大臣總覺得意義不大。甚至有些人覺得皇上讓我下西洋,只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而已。”
鄭和倒是膽子夠大,這個話也直接說了出來。
當然了,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這確實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
畢竟靖難之役的時候,建文帝可謂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只是在宮中留下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東西。
在大明境內尋找了那麼多年,一直都沒有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有傳言他出海了。
所以朱棣才會安排鄭和下西洋。
“我大明物產豐富,很多東西在國內可能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在海外卻是頗受大家歡迎,把這些貨物運輸到海外售賣,可以換回來大量的金銀以及香料等海外特產,這對我大明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這些年,皇上北伐耗費了大量的錢財,不僅戶部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財,國內各處也是時不時的有錢慌的情況出現。”
“但是鄭大人想必清楚,海外的情況跟我們國內又聽不同的,透過貿易,完全可以讓我們大明獲得很多的好處。”
朱瞻墉這個觀點,在大明顯然是沒有什麼市場的。
不過鄭和聽了卻是沉默了一會。
作為大明最瞭解海外的一批人,鄭和的眼光自然也是有所不同的。
“王爺,你的這個說法不能說就沒有道理,但是我們使用各種貨物從海外換回來一堆黃白之物,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啊。”
鄭和這麼一問,朱勇和張軏在旁邊都有點愣了。
為何明明覺得鄭和的話好像不大對,但是又很有道理的樣子呢?
“鄭大人,這裡面就涉及比較複雜的經濟學原理了,但是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如果你覺得用大明的瓷器、琉璃等物品換成黃金和白銀是沒有意義的,那麼從海外換回稻穀、香料等其他物產,這種不能說沒有意義了吧?”
貨幣相關的理論,朱瞻墉自己也不是特別的理解。
但是他可以肯定鄭和剛剛那個理解是錯的。
既然如此,那就換一個大家比較能理解的說法來解釋了。
“我們使用泥土製作成瓷器,運輸到海外就可以換回來大量的稻米,這生意不虧吧?就南洋這裡的價格,一個瓷器換回來幾千斤大米,甚至是幾萬斤大米也是有可能的。這要是生意做大了,豈不是大明百姓的饑荒問題就得到大幅度的緩解了?”
“這南洋地區的氣候跟大明很不一樣,同樣的稻穀在這裡可以一年種植三次,雖然大米的口感可能不見得很好,但是產量絕對是比我們大明要高好幾倍的。”
“所以這些年,我們中原王朝時不時的就會有饑荒問題,但是卻很少聽說南洋地區的國家有什麼饑荒問題的,因為只要不是太懶惰,在這裡想要餓死都有點困難啊。”
“如此好的條件,如此好的機會,我們要是不利用起來,豈不是對不起自己?”
朱瞻墉這麼一說,鄭和倒是不知道怎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