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清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然,送走了傳旨的公公,王渙之便把兩兒留下,&ldo;年後,你們兄弟兩一同起程進京,修柏趕考,修晉去領匾。&rdo;王渙之一邊說一邊搓著手,&ldo;家中老宅閒置,為父想開書堂,為村中年幼之了授業,你們覺得如何?&rdo;
兄弟倆互相看了一眼,均無語。沉默了許久,王修柏才開口,&ldo;父親既想授業,當如何收束脩?&rdo;
&ldo;這個……&rdo;王渙之一時衝動開的口,哪裡想了那麼周全,被大兒子一問,便不知如何回答。
&ldo;除束脩外,還有書墨紙硯,此四寶是學生準備,還是父親供?&rdo;
&ldo;自然是學生準備。&rdo;
&ldo;書呢?是束脩中出,還是父親供?&rdo;
王渙之腦袋一熱想出的事,被兒子問得心裡直憋氣,直接甩了袖子便要走。
&ldo;家裡不差幾個束脩,不過不能一點兒都不收,每人一年五百錢,日後物價若是上漲,再提升束脩之資。&rdo;王修晉倒是支援父親做些什麼,成果閒在家裡可不是什麼好事,還不如給他尋些事做。
&ldo;物價何解?&rdo;王渙之看向小兒,對小兒同意他開學堂,王渙之心中高興。
&ldo;就是物品的價格,米糧之物均提價,相應的束脩便要漲上一些,父親也要擔起養家之責。&rdo;王修晉面色嚴肅,&ldo;父親授業所需書,列出書名,讓前來的學子自己準備,不準備也無妨,抄書便是,正好也把字練了。至於四寶,便像父親所言,乃學生準備。&rdo;
&ldo;當是如此,當是如此。&rdo;王渙之對小兒的提意表示認同,至於養家之責,全當沒聽到
王修柏偷偷瞪了一眼弟弟,王修晉吐了吐舌頭,便看著父親樂滋滋的暢想學堂之事。
此時,村中的人已經炸開了鍋,王老六家來了聖旨,剛剛王舉業跑出來,有人聽著是皇上給王老六封了什麼封號,村民不知這個是多大的官,可仍是對王老六生出恐懼。
第72章
聖旨到達的第二天, 不少人送來賀禮,有官員, 城中大戶,鄉紳文傑, 很怕失了此次機會, 不過沒有一人送禮成功, 全都被拒之門外, 給出的理由是,得皇上隆恩,更要潔身自好,當自省其身。王修晉聽得嘴角直抖, 不忍直視父親一臉正氣,內心卻已翻騰的樣子。
現今村民對王渙之一家全都沒了他想, 先是王修柏過府試, 年後將要進京趕考,至少也是個舉人。而老六,大家都以為他沒了什麼能耐,才會縮在家裡, 就算是有功名在身, 可仍讓人瞧不上,哪想皇帝突然給他個封號, 雖不知有何用,但聽著也夠嚇人。至於王修晉更不用說,小小年紀, 便已經握著他們收成,雖說他們多少因其年小而有著輕視,可仍不敢當面露出。至於少見的王琇芸,村裡的人現在都歇了想法,老六家他們是攀不上。
最近來王村的馬車特別的多,縣裡還特意把官道修整一番。李府管家帶著人趕著車到達王村時,已經入了臘月。村民又見有馬車,不用管家開口,便指向遠處的大宅院。李府管家看向十分顯眼建築,想到孫少爺的話,不由得對未來的孫夫人更加佩服。
劉管家聽著門守來報,京城李將軍府送年禮,劉管家有些奇怪,收與不收,他不能定奪,便跑去問小少爺。劉管家把來客的來意剛說明,恰好在王修晉院子裡的王渙之立刻跳了起來,趕緊讓他們離開。
&ldo;父親。&rdo;王修晉開了口,轉頭看向劉管家,&ldo;我與你同去,回禮的單子,長姐已經備好,等下你去取來,讓他們一併帶回去,也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