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消除李濟擔心的&ldo;口號將止於口號&rdo;這一形式主義的疾痼,富有學術遠見的傅斯年於史語所籌備階段的1928年8月12日,便指派時任中山大學副教授、史語所通訊員董作賓,悄悄趕往安陽殷墟,對甲骨出土地進行調查並收集甲骨了。
所謂甲骨文,即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一種古老文字,其作用就像遠古的先民&ldo;結繩紀事&rdo;一樣,屬於一種&ldo;紀錄文字&rdo;。當這些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未被識讀之前,只是被當做不值錢的藥材出現在大小藥店。而一旦上面的古文字被確認,天下震驚,中華遠古文明的大門轟然洞開。
據記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秋,時任國子監祭酒,也就是相當於皇家大學校校長的山東煙臺福山人王懿榮得了瘧疾,京城一位老中醫給他開了一劑藥方,裡面有一味中藥叫&ldo;龍骨&rdo;,王氏派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一家老字號中藥店‐‐達仁堂按方購藥。待把藥買回之後,王懿榮親自開啟檢視,忽然發現&ldo;龍骨&rdo;上刻有一種類似篆文的刻痕,憑著自己淵博的學識和金石方面深邃的造詣,他當即意識到這頗像篆文的刻痕,可能是一種年代久遠的古文字,且刻寫的時間要早於自己以往研究古代青銅器皿上的文字。這一意外發現,王氏既驚且喜,於是又派家中跑堂的夥計迅速趕到達仁堂把帶有文字的&ldo;龍骨&rdo;全部購買回來,加以鑑別研究,同時注意在京城各藥鋪及&ldo;龍骨&rdo;出現的場所大肆收購。由於王懿榮在天下儒林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其收購、研究甲骨文的舉動在圈內逐漸傳開。不久,訊息靈通,頗具生意眼光的山東濰縣古董商範維卿攜帶刻有文字的甲骨12片,進京拜見王懿榮。王氏一見視若珍寶,將此物全部收購下來。此後,又有一位古董商趙執齋見搞這種東西有利可圖,不知從那個地溝里弄了數百片帶字甲骨跑到京城王府售賣,王祭酒悉數認購,並發出資訊讓古董商繼續搜尋,多多益善。唯利是圖的古董商聞風而動,採取許多年後侵華日軍&ldo;打槍的不要,悄悄地進村&rdo;的戰略戰術,四處搜尋追尋,在不長的時間裡,王氏就收購了有字甲骨約1500片,並作了相關研究。正是得益於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的機緣,王懿榮不僅作為認定商代文字第一人,確認了甲骨文世之無匹的學術價值,同時開創了甲骨文研究的先河,揭開了中國商代歷史研究的序幕。
繼王懿榮之後,1912年2月,著名古器物與古文字學家羅振玉,按照世間流傳和自己調查的線索,委託他的弟弟羅振常到河南安陽訪求甲骨。羅振常不負所望,在安陽小屯逗留50餘日,不僅弄清了甲骨出土地的準確位置,而且搜求甲骨多達1.2萬片,分兩次裝箱透過火車運往北京。羅振玉一見如此豐盛的收穫,大喜過望,遂著手對這批甲骨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經過一番努力,羅氏從《史記?項羽本紀》&ldo;洹水南殷墟上&rdo;的記載中得到啟示,認為出土甲骨文的安陽之地,就是歷史記載中商朝的&ldo;武乙之都&rdo;。再後來,羅振玉又在其所著《〈殷墟書契考釋〉自序》中,確定了小屯為&ldo;洹水故墟,舊稱亶甲,今證之卜辭,則是徙於武乙去於帝乙&rdo;的晚商武乙、文丁、帝乙三王時的都城。這個考釋,無論是當時還是之後,都被學術界認為是一項了不起的具有開創性的重大學術研究成果。
如果說羅振玉透過對甲骨文的釋讀和研究使湮滅日久的殷商的歷史之門露出了一道縫隙,讓學界同仁得以管窺遠古廟堂之間的些許影像,那麼,王國維則把這扇封閉了三千餘年的殷商王朝的大門徹底撞開了。王氏透過對甲骨文的研究、考訂,使商代先公先王的名號和世系基本上得到了確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