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龍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小說而論,由於人們對三國人物的固定認識,這种放在其他小說中極為失敗的人物描寫方法,在《三國演義》中反而非常成功。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一個人是憑空產生的神物?須知任何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性格也是後天形成的,豈會天生就有好壞之分?
自經過昨晚與秦周的交談後,太史慈對這時代的人物的看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逐漸的開始擺脫《三國演義》和史書的束縛。
就拿昨晚秦周論及宦官時來說,這老狐狸明顯區別一般的清流黨人,秦周以為宦官未必就一無是處。
&ldo;比如司馬遷公,一部《史記》足以傲視古今,那是任誰也否定不了的大才,再比如說本朝的蔡倫公,他發明的紙質量遠超前代的那種粗製的紙,使我大漢的文化精華得以更為廣泛的傳播,此二公為我深所佩服。就是那個弄權的張讓也非一無是處,聽說他去年發明瞭灌溉用的翻車,大大提高了糧食的出產,也是有功於社稷。&rdo;
至於說到曹操的祖父曹騰,秦周更是由衷的佩服。
&ldo;舉目滿朝文武,哪有一人可象曹騰一樣不計私利,一切以國事為重,舉賢不避恩仇?比如我那老朋友種嵩,居然誣衊曹騰接受賄賂,先皇安帝要嚴厲懲處種嵩。反是曹騰替他求情,還推薦種嵩出任高官。曹騰去世後,種嵩升為司徒,便是曹騰死前有意安排的。這又是何等的心胸?可恨我秦周醒悟太晚,出獄後這曹騰已經去世,可惜、可惜。幸好孟德深得乃祖遺風,我心甚慰。&rdo;
秦周為曹騰黯然神傷的樣子此時仍然猶在眼前。
難怪他見到曹操那麼親熱!
如果說孔融的親近曹操乃是因為曹操的驚人文采,那麼秦周接近曹操則是認為曹操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看歷史,太史慈恍然發現曹操前半生所做之事根本就是以大漢臣子的身份捨生忘死的盡忠。
那梟雄的形象當是在不斷地政治和軍事鬥爭中逐漸形成的。
太史慈忽然想起了一個笑話:假如救了漢獻帝的人是劉備,那麼劉備會怎麼對待漢獻帝呢?會不會把自己的大權交出去?答案不言而喻吧!
哼!劉備被殺曹操就是輔佐漢室,曹操殺劉備就是大逆不道!哪有這樣的道理?說穿了不過是一場政治遊戲而已。
至少曹操是一位改革家,他看到了東漢的弊病所在,竭力打倒世家大族的封建割據,雖然最後失敗於自己扶植和依靠的其他世家大族手中。
而且曹操似乎一直以自己並非名門望族為恥,畢竟自己的祖父是宦官,這種人其實最需要的就是社會對他的認同,所以才會有曹操日後不斷討好各個世家的種種行為,並且最終把自己變成了皇親國戚。表面上是勝利了,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屈服。世家大族的接受曹操實則是曹操思想投降的結果。完全極端地只看門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就是曹操心靈歷程的最好證明。
正如魯迅所說:奴隸一旦當了主子,比原來的主子更兇。
可以說後半生的曹操看似風光,內心卻有無窮的悲哀,哪裡還有年輕時藐視權貴和此時在濟南以鐵腕政策打壓世家大族的豪情?
不過曹操如能加入己方,那麼他的這種顧慮在西北六縣絕對不是問題,因為西北六縣是絕對不講出身的地方。人人身份平等,甚至只要有才能,反而更能得到尊敬。
要知曹操予人最大的印象是多疑,其實這是一種深深的自卑造成的,正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賈府中寄人籬下,無依無靠,不多疑敏感才怪呢!
曹操的悲哀在於出身的低下,他必須時時刻刻地防備別人對他的敵意和輕視並由此可能產生的陷害和傷害。
想到這裡,太史慈的一顆心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