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想起剛才翁同龢、李鴻藻、孫毓汶三個軍機大臣,以及各部院近百名大小官員為自己送行的極盡殊榮的壯觀場面,馮華不由得苦笑了一下:真不知是因為送出的那些價值不菲的&ldo;別敬&rdo;(向京官辭行送的禮金)在起作用,還是自己宦途正在走紅的緣故?
馮華自己也沒想到這一來一去竟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原打算是悄然而來,保持低調,儘快回到遼東。可結果卻偏偏事與願違,在京城耽擱了近一個半月,還鬧得如此轟動。
壓抑了一下躊躇滿志的心情,馮華轉過頭對著等待送行的官員離去之後,才追上來的譚嗣同、康有為和梁啟超說道:&ldo;送君千里,終有一別。這雨眼看著就要下起來了,康先生、復生兄、卓如兄,你們也儘早回去吧!&rdo;
微微點了點頭,譚嗣同頗為傷感地說道:&ldo;子夏,來京的這二十幾日實在是讓我感慨頗多,尤其是與子夏你相識、結交更是讓我深感不虛此行。今日一別,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次相見!&rdo;
譚嗣同的真情流露,令馮華心中極是感動,他們兩人雖然只有短短的數次相會,但是同樣真誠、豪爽的性格,以及為國為民請命的遠大抱負,讓他們一見如故、情同至交。緊緊拉住譚嗣同的手,一向感情不外露的馮華也不禁唏噓不已,久久都沒有說出話來。
有感於馮華與譚嗣同的深情厚誼,梁啟超朗朗一笑:&ldo;人生自古傷別離,復生、子夏誠乃性情中人也!不過,你們也不必如此傷感,子夏此次回去必可大展宏圖,如果復生兄有意,不妨到旅大與子夏一同施展胸中的抱負。&rdo;
&ldo;是呀!馮華此次進京得蒙皇上授予&l;旅大經濟特別區&r;辦事大臣,正欲藉此良機,為中華之崛起一展所學。康先生、復生兄、卓如兄,你們要是看得起馮華,不如到旅大與我共建特區、再創中華輝煌?&rdo;借著梁啟超的勸慰,馮華適時向三人提出了正式邀請。
&ldo;為中華之崛起一展所學&rdo;的提議,使譚嗣同精神為之一振。仔細思考了一番,他欣然說道:&ldo;既蒙子夏不棄,嗣同又豈敢相拒。待我此次回家拜見過父母之後,必當前往旅大與子夏一會!&rdo;
譚嗣同允諾前來相助,令馮華大喜過望,連聲說了幾個&ldo;好!&rdo;字之後,他又將探詢的目光投向了康有為、梁啟超二人。
其實對於馮華,無論是康有為,還是梁啟超都是極為佩服。甲午戰敗以及《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他們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深感憂慮,而&ldo;公車上書&rdo;的毫無結果更是讓他們憂憤之極、無可奈何。可是自從這個年輕人出現以後,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變法維新運動之所以能開展得如此順利,馮華絕對居功至偉。雖然這個年輕人對改革變法的一些觀點、看法,康有為至今也不甚贊同,但向來心高氣傲的他也不得不承認馮華的這些做法,取得的實際效果確實非常突出。不過,要讓他改變自己原來的變法設想,到&ldo;旅大經濟特別區&rdo;屈尊於馮華之下,卻也是康有為萬萬不能忍受的。
見康有為只是不置可否的微微點點頭,梁啟超不由心中一嘆:自己老師的脾氣秉性,他可是知之甚清,憑他的才情與傲氣,是斷不肯屈尊於人下的。沒奈何,梁啟超也只得冠冕堂皇地說了幾句&ldo;一定前去拜訪&rdo;的客套話,並沒有給馮華一個明確的回覆。
知道事情不可強求,馮華並未再多做邀請,只是朗朗地一笑,向三人一抱拳道:&ldo;既然如此,馮華與諸位就此別過,我會在旅大恭候著各位大駕光臨。復生兄,一定要早些過來啊!&rdo;說罷,馮華與三人依依分手作別。又是一陣囑咐後,他與站在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