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第1/2頁)
鄭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伯升還要講些什麼,一見士誠已經擺手,便不再多言,隨即退了出來。
鄒普勝和陳友貴二人先後返回了太平。
友諒聽到鄒普勝稟報了明玉珍的態度之後,不禁拍案而起:&ldo;好個獨眼小奴才,數年來,朕和他無有半點不睦,他竟敢連朕都不放在眼裡,待朕滅了朱元璋之後,第一個就去西川活捉這獨眼匹夫,一定將他千刀萬剮,方解我今日心頭之恨!&rdo;等到從友貴手中接過李伯升代張士誠寫的覆信之後,心中仍然不滿,嘴裡罵道:&ldo;鹽梟何其不痛快?信中言語僅這等含糊不清!說他不答應,他分明已經承認配合;說他答應,又根本沒有表明何人掛帥、何時發兵,似此優柔寡斷,難怪起義至今難有大的發展!&rdo;
此時的友諒已經難以抑制自己胸中滾滾的熱流,決定不再等待任何一方的力量,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早日和朱元璋一決雌雄!於是,令歐普祥為前部先鋒、祝宗援、張志雄為副先鋒,率軍十萬殺往應天,自己隨後和張定邊、黃昭、胡廷瑞、陳友仁、陳友貴、康泰等率軍三十萬,戰船一千餘艘,水陸並進、浩浩蕩蕩殺向東去。
217 第十七章 龍灣大敗(上)
1
朱元璋透過探哨得知陳友諒稱帝不久便親率四十萬大軍殺奔應天的訊息之後,心中不免有些驚慌,這一日正在自己的太平興國翼元帥府之內召集李善長、徐達、劉基、常遇春、宋濂、章溢、葉琛等眾文武一同商討禦敵之策。
元璋自被韓林兒的大宋政權授予左副元帥之後,於至正十六年三月攻克集慶,迫使元廷水軍元帥康茂才等歸降,為了表明自己是&ldo;上應天命&rdo;的真龍天子,旋即改集慶路為應天府,並在應天城中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任元帥。採納了名士朱升&ldo;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rdo;的建議,著力於鞏固以應天為核心的基地,不斷地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十六年七月,元璋方被手下眾文武奉為吳國公。
此刻,眾文武面面相覷、多數面露難色。覺得陳友諒兵勢正強,總兵力數倍於我,實難抵禦,主張放棄應天,暫避一時而儲存實力者有之;覺得陳友諒最終難以戰勝,不如早日歸順,主張現在就投降者有之。就連一向被元璋視為文武兩方面依靠的李善長和徐達也一時沒了聲音。
元璋一見,心中也自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正在為難之時,只見元璋的右首一位面目清瘦、年已半百之人一下子站了起來,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伯溫。
劉伯溫、名基,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處州府青田縣人氏,幼讀詩書,二十三歲時進士及第,赴大都會試之時因作《龍虎臺賦》而一賦成名。二十六歲時赴江西行省,任瑞州高安縣丞,後一度歸隱鄉裡。三十八歲時入杭州,為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兼考試官,後任行省都事、郎中等,因得罪上司,被羈管於紹興。其後雖然復職,然劉基心灰意冷,四十九歲再度歸隱。今年三月,元璋聞其名後,再三著人邀請,年已半百的劉基這才和宋濂、章溢、葉琛等名士同赴應天,加入了元璋幕中。
劉基入幕之後,即向元璋呈獻&ldo;時務十八策&rdo;,十八策略雲:一、滅陳去張,二、剿滅方國珍,三、屯兵以自養,四、勿過度擾民、過度使用民力,五、嚴肅軍紀、治軍有方,六、糧草供應之對策,七、水戰、火戰之配合,八、堅城固守與棄城引敵,九、疑兵計與反間計,十、儒學教化,十一、農田水利之構建,十二、招賢納士之標準,十三、軍中將領之俸祿,十四、刧寨與反刧寨,十五、謀士參議制,十六、屬官編制,十七、北伐,十八、定都。元璋覽畢不禁大喜,深感此十八策均屬應時要務,遂確定了&ldo;先滅陳、後攻張、統一江南,再北上滅元&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