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怒潮奔騰喜澎湃,黃埔精神民族魂。黃埔軍校有著說不完的精彩故事,是一個常挖掘常出新的革命精神寶藏、歷史文化寶庫。激情新世紀,激情&ldo;老黃埔&rdo;。
中國黃埔軍校 第六部分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1)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地靈人傑的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東南方向,離市中心約50公里。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產物和中國現代軍隊的&ldo;將帥搖籃&rdo;,黃埔軍校在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軍事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是閃爍著燦爛民族光輝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藏龍臥虎、群英薈萃的風水寶地。
從地域上看,人們常說的&ldo;黃埔&rdo;,是廣州市東郊黃埔區眾多島嶼中的一個,它像一個長柄茄子鑲嵌在珠江入海口,其狹長的地形使小島冠名&ldo;長洲島&rdo;。也有人幽默地說,這座小島的外形酷似男根雄起,渾身充滿英雄氣,孕育出了一代龍虎將帥,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這片珠江水中的陸洲小島,陸地面積僅有85平方公里。此地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攝氏度,無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620毫米,全年風向為東南風。適宜的氣候,使這裡的林木繁茂,四季花開。島上山巒起伏,是由海上獅子洋經虎門進入廣州的第二道門戶,歷來是兵家必爭的咽喉要地。所以,如此彈丸之地,卻保留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密集著政治、軍事、宗教、歷史等方面的名勝古蹟。最早的有唐代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墳墓和墓碑,是古代海上友好往來的見證。
該島因為四面環水,易守難攻,又遠離喧鬧的城區,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環境幽靜,稱得上是&ldo;世外桃源&rdo;。因此,自清末以後,這裡就成為開辦&ldo;將弁學校&rdo;、興武講學的好地方。一個世紀以前,矗立在長洲島黃埔軍校位置上的建築物即是形形色色的軍事學校校舍。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會同廣東巡撫在這裡創辦了廣東水陸師學堂;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在這裡設立陸軍小學;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遂改稱廣東陸軍小學堂,1915年停辦。廣東政府在這裡又創辦廣鳥瞰黃埔軍校東海軍學校。孫中山在1924年創立黃埔軍校,依託的地盤即是島上扯旗山下的原陸軍小學堂、海軍學校的舊址,將原校舍撥給黃埔軍校使用,這也就是現在長洲島上的黃埔軍校本部舊址。此島很快成了培養國民革命軍事骨幹談兵演武的搖籃,從此&ldo;黃埔&rdo;替代&ldo;長洲&rdo;而盛名天下。軍校校名雖然多次變更,但因其在黃埔島始創,故通稱黃埔軍校。
從此開始,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誕生了一座激盪現代歷史風雲的著名軍校。小島也因黃埔軍校校址而增色,並聞名世界。
珠水拍黃埔,風雨幾春秋。黃埔軍校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共招生7期,培養學生約14萬餘人。第1期時只有學生600餘人,後來學校越辦越大,校舍從扯旗山下擴充套件到本島的蝴蝶崗炮臺、白鶴崗炮臺、大坡地炮臺,以及珠江東南面的沙路炮臺、廣州的燕塘、陳家祠等地,還在潮州、南寧、長沙、武漢開辦分校,把黃埔島的軍校稱為校本部,以與各分校區別。後由於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南京,軍校在黃埔島辦到第7期,校本部也於1930年9月遷往南京,之後又遷到成都,最後遷到臺灣。但真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黃埔軍校,卻永遠地留在了黃埔長洲島這片被革命激情燃燒得灼熱的土地上。
1938年,黃埔島校舍的主要建築被日軍飛機炸毀。廣州淪陷後,日軍進駐,續加破壞。此後,歲月滄桑,軍校原有建築因日久失修,環境日變,殘破不堪。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黃埔軍校舊址得到保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