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ldo;西山會議派&rdo;,《總理逝世後一週年中的中國國民黨》(載第9期)文中批駁道:&ldo;雖然他們掛起孫文主義學會的牌子,也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把戲!&rdo;&ldo;以反共產為名,在北京召集第四次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開除共產黨黨籍的本黨黨員,與本黨紀律,總理意旨,大相悖謬。&rdo;有些文章還批判了鼓吹國家主義、極力反共的醒獅派,力主真正的民族解放。
這一時期,革命輿論始終壓倒了反革命輿論,政治鬥爭相當激烈。第9期扉頁登載了一條著名的革命格言:&ldo;革命的向左來,不革命的向右去。&rdo;展現了當時風雲激盪的政治形勢。經過論戰,堅定了大多數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信念,影響了一大批青年軍人,為以後中共黨和軍隊的建設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革命軍之禁令》4.宣傳革命英雄主義,倡匯出師北伐。
會刊首先引導軍人要劃清兩種英雄主義的界線。《敬告全中國兵友》(載第3期)一文,啟發軍人不要&ldo;一面受軍閥的利用,犧牲我們的生命,一面還要討人民的厭恨,犧牲我們的人格&rdo;,說明那種為軍閥而戰的英雄主義是要不得的。第5期發表了徵求全國兵友答案的8個問題,諸如:我們為什麼才來當兵?我們若為軍閥私人的利益去拼命殺同胞,所得來的代價是什麼?只有&ldo;認清了我們的仇敵是洋資本家和國內軍閥&rdo;,去流血犧牲才值得,這種精神才是革命英雄主義。
在兩次東徵時期,該刊積極配合前線,主要刊登了東徵戰事。蔣先雲《從前敵歸來》(載第2期)文中寫道:革命軍的頭銜,不是贈品,也不是專利品。革命軍自有革命軍的本色。他以親身經歷敘述了東徵戰況,謳歌了革命軍的英雄業績。第5期中的一首詩歌歌頌了在東江戰鬥中將士們的事跡,作者寫道:&ldo;壯哉,頭顱未擲,尚堪殺敵;傷腿何害,流血可惜!男兒之頭顱,依然無恙;男兒之赤血,換得了民眾的簞食壺漿。&rdo;第8期以大量的照片報導了惠州戰役的真實場景,並以很大的篇幅刊載了《惠州戰役日記》,從各個方面介紹了革命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事跡感人肺腑,激勵後人奮進。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4)
《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黃埔軍校戰士像革命英雄主義來自於為人民而戰的理想和鐵的紀律。蔣先雲《六月二十三日沙基慘殺案報告》(載第6期)一文,歌頌了革命軍在慘案中自覺保護人民的革命英雄主義壯舉,&ldo;決心在帝國主義未停止射擊之先,我黨軍寧願坐死階下待命,不願輕離沙基&rdo;。在作戰中,營長曹石泉等革命同志壯烈犧牲,活著的革命軍一直到人民群眾全部撤離後,才返回駐地。&ldo;青軍會&rdo;在慘案後立即做出《決議案》(載第6期):要求政府限期收回沙面,撤退外艦。如果外人拒絕交回和不撤退,我革命軍人願以武力作為後盾,誓拼熱血為外交後援。《革命軍禁令》(載第2期)規定了嚴明的紀律,犯&ldo;強佔民房,硬拉伕役&rdo;等12條款者監禁;犯&ldo;縱民殃民,強姦婦女,搶劫財物&rdo;3款者槍斃。這些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稱讚和支援。革命軍向兒童們宣傳唱道:&ldo;去年的我們‐‐也是老百姓,過幾年的你們‐‐也是革命軍。&rdo;(載第3期)宣傳了為人民而戰和軍民一致的思想。創刊號還登載了《國民革命歌》和《革命軍行軍歌》,黃埔軍校中的絕大多數師生、學兵正是在這&ldo;打倒列強除軍閥&rdo;和&ldo;願為主義作犧牲&rdo;的豪邁歌聲中,衝鋒陷陣。
該刊有一幅特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