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八章 校軍東徵北伐(6)
廣東惠州國民革命軍東徵戰士雕塑(2002年11月攝影)東徵軍取得棉湖大捷後,再攻興寧、五華。五華、興寧是陳炯明敵軍的重要根據地,林虎率部企圖聚眾固守。黃埔校軍和粵軍決心除掉敵人的這一根據地,對五華、興寧發起強攻。因敵眾多,校軍採取迂迴攻擊,從小路夜襲五華。五華之敵軍倉促應戰,不久,向東敗退。五華城為校軍所佔。校軍命令教1團在該城警備,教2團與粵軍一部攻擊興寧,激戰數小時,興寧被克。在東徵軍連克數城的威懾下,水口、梅縣方面之敵軍不敢戀戰,全部退至梅江以西。惠州守敵見大勢已去,遂向東徵軍聯絡投降事宜。
至此,東徵軍之右翼校軍與粵軍徵戰近兩個月,解放了潮、汕地區,把軍閥陳炯明的王牌軍洪兆麟部6萬餘眾打得落花流水,將其擊潰並逐出廣東。敵軍首領林虎、王德慶、劉志陸幾乎被抓獲,倉皇逃出廣東省境。陳炯明於2月26日由汕尾逃往香港。不到兩個月,東徵軍就蕩平了東江流域。
第一次東徵,是國民黨軍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關鍵時期。校軍當時面臨的形勢嚴峻,所以東徵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如果失敗了不但威信掃地,生存亦成問題,以後的發展更無從談起。校軍第一次出戰,初露鋒芒,打出了軍威,極大地提高了黃埔軍校與校軍的威望。從此,以校軍為代表的國民黨黨軍從小到大,自成系統,成為一支對廣東局面有著決定作用的武裝力量,促進了廣東各派軍事力量團結在國民黨的旗幟下。
第一次東徵,驅逐了盤踞東江流域的叛軍陳炯明,平定了東江,穩定了廣東局勢,為以後平定楊、劉叛亂及第二次東徵與南征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一勝利,連同孫中山歷次的東徵討賊、平定商團叛亂、第二次東徵與南征等,統一與鞏固了兩廣革命根據地,為北伐戰爭奠定了基礎。這次勝利,也極大地打擊了因孫中山北上與逝世一度囂張的廣州革命政府內部與外部的反動氣焰,對廣東各軍閥起到了聞風喪膽的心理威懾作用,堅定了廣東與全國人民繼承孫中山革命精神和革命事業的信心。
第一次東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政治工作制度實施於軍事工作與戰鬥的戰役。這次勝利,充分證明瞭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它在以後的北伐戰爭、國民革命以及整個中國革命中的作用都由此奠定了基礎,並建立了政治工作的威信。這對中國共產黨建立新型人民軍隊提供了有益的借鑑,毛澤東對此給予充分肯定,他說:&ldo;那時軍隊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這種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的,靠了這種制度使軍隊一新其面目,1927年的紅軍以至今日的八路軍,是繼承了這種制度而加以發展的。&rdo;(《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毛澤東選集》,第351頁)
黃埔校軍在第一次東徵後,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中國人民面前。
平定&ldo;楊、劉叛亂&rdo;
第一次東徵取得勝利,黃埔軍校師生、官兵和所有革命軍歡欣鼓舞。就在這時,中國政壇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就是孫中山先生逝世。
1925年3月30日,東徵軍在興寧悼念孫中山,前為蔣介石,左後為周恩來。
還在第一次東徵出發前夕,孫中山正在因北京政變而進行南北和平統一活動。北洋政府由段褀瑞出面維持局面,自稱&ldo;臨時執政&rdo;,主張&ldo;換湯不換藥&rdo;,仍由軍閥執掌專制政權,繼續維持反動統治。他把孫中山請到北京,是看做南方軍閥的代理人。而共產黨支援孫中山號召和平統一,是希望孫中山利用他的影響,把南北兩方面的進步勢力團結起來,瓦解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孫中山到北京後,卻遭到了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