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6期,1926年7月至10月入學,分步、炮、工科,1929年2月畢業,共4252人,其中黃埔本校718人,南京本校3534人。
第7期,共有畢業生1518人,其中黃埔本校666人,時間是1928年12月至1929年9月;南京本校852人,時間是1928年12月至1929年12月。此期宣佈畢業之時,設在廣州黃埔的軍校便宣告結束。第1至第4期是在大革命期間畢業,第5、第6、第7期是在大革命失敗後畢業。
黃埔軍校學生的青春年華,英姿勃發,蓬勃向上,金光閃亮;建校初期的黃埔軍校,青春亮麗,陽光燦爛,軍纛旗飛揚。新生的黃埔軍校,有孫中山、周恩來等偉人挺作脊樑,無數青年在這裡淬火成鋼。壯哉!黃埔青春歲月,生機盎然,留給後來的觀光客無限的遐思,留給那段歷史耀眼的榮光。
第三章 機構&iddot;組織&iddot;名錄
中國黃埔軍校
第三章
機構&iddot;組織&iddot;名錄
黃埔軍校從一開始就是全國軍事政治精英雲集之地,由於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和蘇聯政府在多方面的大力幫助,迅速發展成為組織機構嚴密、體制編制健全、有相當規模的軍事學校。隨著招生數量的擴大,機構日漸龐大。各級官佐、教官、職員在建校之初第1期時僅有48人,到1926年底第4期學生畢業時已增加到340多人。這些人,是黃埔軍校的脊樑,構架了軍校教學體制的大廈,擔負起培育將帥之才的重任。其中,國共合作時期的兩黨特別區黨部,在軍校中發揮重要的骨幹力量作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軍校的發展壯大有著特別的重要影響。
軍校行政機構(1)
黃埔軍校的最高領導機關是校本部,直屬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校本部在軍校初建時,由校總理孫中山、校長蔣介石、校黨代表廖仲愷組成。教育長先後是胡謙、王伯齡、何應欽、鄧演達、方鼎英等。校長蔣介石統攬全校工作,中文秘書張家瑞,英文秘書先後是王登雲、張靜愚、陳立夫。黨代表廖仲愷負責監察行政,指導黨務和主持政治訓練事項。1926年增設副校長,由李濟深擔任。1925年8月廖仲愷被刺後,汪精衛任黨代表。
初創時期,軍校各部門機構設定相對簡單,以後日臻完善。校長蔣介石從保定軍校、雲南、廣東、浙江的陸軍講武堂、江西海陸軍講武堂、日本士官學校中挑選了眾多人員,到黃埔軍校任教供職。國共兩黨都派出一批重要幹部參加領導工作,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
校本部是校長、副校長、教育長處理事務的機關,內設秘書長、顧問、隨從副官若干人,分總務、秘書、軍法3科。秘書科、總務科附設黃埔軍校總理孫中山和校黨代表廖仲愷在一起調查股,秘書科還附設電務室。校本部總務科又稱辦公廳,負責人事、薪酬、財會和運輸交通等事項。各部門和分校的報告呈校本部辦理的,交總務科和秘書科處理。
校本部最初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6個部,後期有所調整。除原來的政治、教授、教練3部不變外,增設入伍生部、經理部、軍法處、參謀處,改軍醫部為軍醫處、軍需部為管理處,後又增設軍械處、編輯處、兵器研究處、俱樂部、軍械庫、醫院等。全校各種機構約40餘個,組織完善,規模宏大。學生也分為入伍生總隊、學生隊、學生軍、高階班、軍事教導隊、無線電高階班等,各期的情況不盡相同。
政治部掌管政治教育、黨務和宣傳。先後以戴季陶、邵元沖、周恩來、汪精衛、邵力子、熊雄等為主任,張崧年(申府)、魯易等為副主任,汪精衛、胡漢民、邵元沖、於樹德、蕭楚女、張秋人、安體誠、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