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上的事實與劉浩然的判斷相差不多,朱元璋是至正十六年中旬才佔據集慶,那個時候的張士誠已經佔領了常州、平江、湖州,大部分實力已經南下。朱元璋佔據江寧後立即向鎮江發起進攻,試圖染指東南,但是時機已晚。朱元璋與張士誠多次交戰,大多數都佔據了上風,但是卻無法把張士誠趕出去。加上後來陳友諒已經崛起,開始向東發展,朱元璋面臨兩線作戰,只好兩者選一,調頭先去打陳友諒。
而現在劉浩然幾乎提前了大半年佔據了江寧,在集慶站穩了腳跟。這時的張士誠也只是剛剛開始想染指東南,主力還在江北淮東一帶。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朱元璋在歷史上純粹是瞎子黑夜裡摸路,一路上被人指點才走向攻陷集慶的路上來。而劉浩然從清澗山一戰,決心自立後就堅決地按照這條戰略執行下去,加上也有高人指點,就好比黑夜裡趕路,不但有手電筒,而且還知道路的方向,佔的便宜不是一點點。
不過劉浩然受歷史知識的約束,一直把西邊當成大敵,忽略了東邊,張士誠的使者卻剛好提醒了他。
劉浩然站起身來,走到江浙行省地圖前,這幅從江寧官署裡繳獲的地圖,加上劉浩然利用自己的地理知識改進後,已經相當完整了。東南是常州、平江(今蘇州)、嘉興、松江、湖州環太湖地區,經過數百年的開發,已經成為天下富庶之地,也是元廷的糧倉、衣倉和錢倉。這麼大的一個誘惑擺在面前,不去搶真是傻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出海口,做為穿越者,劉浩然當然知道擁有出海口的好處,海上貿易、強大的海軍,能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實力。
再看看現在的形勢,張士誠才佔據常熟,自己卻已經佔據了鎮江,威脅常州和江陰,兩者的起點差不多。而西邊,徐壽輝還正在向鼎盛時期前進,也就意味著他短時間裡還威脅不到自己,而陳友諒應該還有幾年時間才會上臺。這是一個大力發展的絕佳時機,要是等到張士誠站穩東南,徐壽輝全盛或是陳友諒上臺,自己就可能兩面受敵了。
打,堅決要佔據東南,張士誠的兵力可能比自己多,但是戰鬥力絕對比不上自己精心編練出來,又經歷過兩年多實戰歷練的長矛兵。而且自己還有一支水師,雖然不敢說掌握整個長江下游的江防,但是它好歹也是跟強大的元廷水師打了一年多仗,幾位將領又都是水戰高手,用來阻止延緩張士誠南下足以勝任。
眾人已經默不作聲地注視著劉浩然,等待他的決定。在寂靜劉浩然轉過身來,斷然地說道:&ldo;我決定了,西線、南線轉入防禦力東進,攻取東南等地。&rdo;
眾人不由發出輕輕的一聲歡呼聲,他們當然知道東南地區的重要性。
&ldo;我的設想是這樣,趙德勝、金朝興守銅陵,葉升守無為,陳德、茅成守徽州一線,繆大亨、胡海守滁州、,然後抽調十六個步兵團,包括水師主力力東進。兵分兩路,傅友德、鄧友德、胡大海、華雲龍、王弼、楊璟、吳復、曹良臣率八個步兵團為北路,從鎮江經略常州、江陰、常熟,主要任務是與水師一起阻擋張士誠南下;常遇春、丁德興、花雲、仇成、趙大勇、張赫為南路,從廣德出發,率領六個步兵團,直撲湖州、平江、嘉興、松江,主要任務是在盡短的時間裡佔領這一地區;而馮國勝、張銓率兩個步兵團為偏師,從昌化出發,侵擾杭州,牽制元廷行省。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等率水師,在泰興、江陰、通州一線巡弋,尋機打擊張士誠的水師,儘可能地讓張士誠的主力無法渡江南下。其餘各地守備軍進入警戒狀態,隨時待命。&rdo;
聽完劉浩然的戰略安排,大家不由輕聲地議論起來。看來主帥決心非常大,幾乎把定遠軍主力全部抽調到東線,而且側重點放在了阻止張士誠南下。
&ldo;大家看看還有什麼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