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秦士兵哪裡知道主帥們的精心安排,撤退令一下,前軍變後軍,全面向北撤退,一發而不可止。朱序等人則不失時機在陣後大呼:&ldo;秦軍敗矣!秦軍敗矣!&rdo;(苻堅若殺朱序,則無今日之劫,悔之晚矣!)秦軍頓成潰退之勢,什麼陣勢陣形,統統丟之腦後。
東晉的謝玄、謝琰、桓伊這時早就率軍迅速渡過淝水,向一團糟的秦軍發動總攻。主帥苻融回馬還想整頓陣形,一不留神,連人帶馬給衝倒,於亂軍之中被晉軍斬殺。秦兵四散潰逃,自相踐踏,屍體遍佈山野。這一來&ldo;風聲鶴唳,草木皆兵&rdo;,幾十萬大軍就此灰飛煙滅。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就以如此荒唐的如同小孩玩打仗遊戲一般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苻堅的數十萬大軍何以一退兵成千古恨呢?究其理由,我以為原因大致有三。前秦軍戰陣上的安排利於前進而不利於後退,二十多萬步騎兵,前為步兵,裝備和戰鬥力都較差,而數量較多,後為精銳騎兵,戰鬥力強大,但數量較少。在進攻時以步兵拖挎對手,再以騎兵衝擊,可以一舉獲勝,然而這一撤退,前軍後軍掉了個個,步兵在後,導致混亂,裝備精銳而數量少的騎兵反倒被自己的步兵搞亂,苻融死於亂軍之中也不足為奇,此其一;苻堅的羽林郎,即近衛隊,如前所說,均是富家子弟和所謂的武藝高強之人,根本應付不了戰事中的意外情況,苻融早對這些人有過評價:&ldo;不閒軍旅&rdo;,戰陣一亂,這些人正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此為二;而最要命的是,前秦軍中士兵可以說是氐、羌、鮮卑、匈奴、漢,各色人種都有,各族之間就算忽略存在的矛盾,也難做到軍令、將令的統一,主將苻融下令撤兵是戰略上的考慮,而得到命令計程車兵卻不明真正的形勢,結合朱序在中間穿插,一退即潰難以避免,這是第三個理由。
赤壁一場大戰,導致三分鼎立以至於近400年的大分裂局面,而淝水一場大戰,則直接引出了困惑中國200年之久的南北朝對峙,無論如何,其影響力也不可謂不深遠。歷史學家們附會的一堆秦人必敗、晉人必勝的理由,我倒不以為然,若無以上所說的四大錯誤和三大理由,或者只要它們其中的幾個沒有發生,這場戰役的結果就會逆轉。苻堅採取的民族政策看似摧毀了他和他的帝國,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不能不說是中華文明邁向新輝煌的歷史進步。然而黃仁宇先生以數位化的論據指出當時中國分裂之必然,則依然可信。苻堅即或能成功,也只能是司馬炎式的成功。中國的長期穩定與發展,尚待時日。然而當日戰事的結果,卻使得中華南北世界以最痛苦的狀態度過這一世紀的最後二十年。這些恐怕是古戰爭對今人最大的啟示。
---------------
十五 &ldo;仁義&rdo;的叛徒(1)
---------------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ldo;敗軍之將,何以言勇!&rdo;苻堅在混亂的潰退過程中身中流矢,單騎逃到淮北,收拾殘卒時饑渴交加,其狀況正是英雄末路,悲慘之極。
這時當地有人給苻堅提供吃喝,苻堅吃後連誇美食,下令賜他錦帛,那人堅決不受,說:&ldo;陛下捨棄安樂而蒙受苦難,此乃天意。我是陛下的子民,陛下是我的父母,豈有兒子贍養父母而乞求報答的麼?&rdo;
苻堅深感羞慚,對夫人張氏說:&ldo;朕當初若用朝臣們的諫言,豈會有今日之敗,現在還有何面目君臨天下呢?&rdo;說罷潸然淚下,黯然離去。
(一代英雄苻堅在淝水遭遇挫敗,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前半生的過於順利和幸運,造就了他那種浪漫主義英雄的風格。當後半生一幕幕悲劇發生在他身上時,讓人感受到現實對於浪漫一種最大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