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1/2頁)
段戰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真有這麼壞嗎?
無論正史典籍,還是稗官野史,都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這樣論調已經家喻戶曉,深植人心。但問題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先說紂王,歷代史書已經把他符號化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早在春秋時期,子貢就有點看不過去,他憤憤為紂王鳴不平,說:&ldo;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rdo;
在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ldo;比干諫而死&rdo;。到了戰國,比乾的死法就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漢朝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有了更生動的演繹,說是紂王剖開他的心是為了滿足妲己的好奇心,想看看&ldo;聖人&rdo;的心是不是七竅。而到了晉朝,皇甫謐因為職業是醫生的緣故,寫些文史文章的時候,也不免會犯些&ldo;
職業病&rdo;,又演繹出紂王在妲己的慫恿下解剖了懷孕的婦女,要看看胎兒形狀。紂王縱是不好,也不至於如此之壞。後世書生們根據個人好惡,紛紛加工演繹,以訛傳訛,其謬豈不大哉?
而關於紂王最著名的&ldo;酒池肉林&rdo;、&ldo;炮烙&rdo;的傳說,周時的文獻沒有記載,春秋時也沒有,可到了戰國末期,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ldo;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rdo;據說韓非子口吃,可文章非常雄辯,這樣充滿想像力的文字便是明證。但那時&ldo;諸子百家&rdo;個個口才了得,為了推銷個人的主張、論證自己的觀點,不免只顧激揚文字,&ldo;強&rdo;詞奪理了。很多論據,也多是&ldo;想當然耳&rdo;。便是&ldo;不虛美,不隱惡&rdo;的司馬遷,有時也會潤潤筆。譬如他在韓非子&ldo;酒池肉林&rdo;的基礎上,又加上&ldo;男女裸奔其間&rdo;的合理想像。當然,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在酒池面積上大做文章,說可以&ldo;回船糟丘而牛飲者三千餘人為輩&rdo;,這樣的想像力只能用&ldo;瘋狂&rdo;來形容。
也許,在他們看來,反正紂王不是個好鳥,形容得再淫蕩、再荒唐也無妨。歷史的另一個目的便是警示後人嘛,於是,他們的想像和潤色,便常常顯得坦然而大方。譬如司馬遷之後的史學大家劉向,就把紂王鹿臺的面積升級為&ldo;大三里,高千尺&rdo;,而晉朝的皇甫謐覺得還不過癮,一咬牙,把鹿臺的建築高度提高了十倍,達到&ldo;高千丈&rdo;的地步。
同時,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級。從《尚書》裡討伐紂王的一句&ldo;聽信婦言&rdo;開始,到《國語》裡的&ldo;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rdo;,再到《呂氏春秋》裡的&ldo;商王大亂,沈於酒德,妲己為政,賞罰無方&rdo;都還是不太離譜的合理推斷。再到後來,年代愈久,想像力就愈豐富,寫出來的史料也就愈生動,直到後世的《封神演義》,因為沒有史家的顧慮,加上歷代文人提供的諸多素材,演繹起來更是神乎其神。千古惡女的罪名,也終非她莫屬。
對此,不禁要捫心自問:那些關於妲己近乎變態的行為,雖是後世杜撰,可我們為什麼一直津津樂道,而且好像還很樂意把這些髒水潑在一個女人身上?
紂王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那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