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土耳其伊斯蘭政治的興起,根源於厄扎爾執政期間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的歷史環境。祖國黨政府推行的新經濟政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和失業率上升。1980‐1988年,失業率從164上升為229,失業人口總數從280萬人上升為480萬人。1987‐1994年,佔總人口80的中下層群體的收入呈下降的趨勢,佔總人口20的富裕階層的收入呈上升的趨勢,由此產生的結果是貧富差距的擴大。據統計,佔總人口20的富裕階層在國民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1987年為499,1994年上升為549。相比之下,佔總人口20的貧困階層在國民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1987年為52,1994年下降為49。與此同時,中東部內陸地區與西部沿海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也進一步擴大。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出口外向型經濟政策的實施和出口貿易的擴大,被譽為安納託利亞之虎的內陸中小私營企業開始挑戰大公司的壟斷地位。1990年5月,內陸中小私營企業成立具有濃厚伊斯蘭色彩的行業組織,名為獨立企業家和商人聯合會,旨在抗衡代表大公司利益的土耳其企業家和商人聯合會。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獨立企業家和商人聯合會擁有約2 000家企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1994年4月,伊斯坦堡市議會舉行首次會議,會議召開伊始,全體議員舉行禱告,隨後透過的第一批法規包括禁止在議會大廈服務區出售酒精類飲品的法令,體現出伊斯蘭的宗教色彩。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政治生活的相應變化,進而加劇伊斯蘭政黨與世俗政黨之間的角逐,伊斯蘭模式開始成為下層民眾尋求改善生活和提高社會地位的新出路。
繁榮黨(welfare party)始建於1984年大選前夕,與民族秩序黨和救國黨具有明顯的政治淵源,均為內切梅廷&iddot;埃爾巴坎一手建立,持相對溫和的政治立場和伊斯蘭主義的政治傾向。內切梅廷&iddot;埃爾巴坎先後作為3個伊斯蘭政黨即民族秩序黨、救國黨和繁榮黨的核心人物,被譽為&ldo;土耳其伊斯蘭復興運動之父&rdo;,可謂土耳其伊斯蘭復興運動的靈魂,長期活躍於土耳其的政治舞臺,20世紀70年代作為救國黨主席加入3屆聯合政府,出任內閣副總理,致力於現行國家體制內與世俗政黨的政治合作。
相比於救國黨的支持者主要來自相對落後地區的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繁榮黨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支持者包括農民、藍領工人、小商人、手工業者和其他中低收入者,分支遍佈土耳其各地,觸角延伸至土耳其社會的各個角落。&ldo;繁榮黨的組織建立在投票站的基礎上,每個投票站範圍內的每條街甚至每棟樓都會派出專人監督,旨在保證選舉期間所有的選民踴躍參加投票&rdo;。[1]繁榮黨的外圍組織包括分佈在全國的諸多基金會、文化協會和青年組織,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國青年基金會。該組織系1975年由救國黨建立,是土耳其最大的青年組織,20世紀90年代初有1 500餘個分支,為成千上萬的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
繁榮黨強調土耳其人的民族獨立、民族意識和民族利益,強調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則。&ldo;解放、民主意識和民族躍進&rdo;,是繁榮黨倡導的基本綱領。繁榮黨具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強調伊斯蘭教的意識形態,反對教俗分離,抨擊貧富分化,主張恢復伊斯蘭教法,完善民族經濟,建立福利性的經濟制度、公正的社會秩序和自由的政治環境,保護勞動者的福利和權益,縮小貧富差距,實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實現不同地區之間的平衡發展,捍衛土耳其的民族利益,謀求民眾的最大利益。繁榮黨反對國家控制宗教的政治原則,主張修改1982年憲法的第24款,即任何人不得以宗教規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