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世紀末黑塞哥維那莫斯塔爾土耳其人街鋪景色
二、青年土耳其黨革命
自19世紀中葉開始,反對蘇丹專制獨裁和爭取自由民主的政治傾向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民族即土耳其人中逐漸萌生,青年奧斯曼黨的政治實踐和1876年憲法的頒布可謂奧斯曼帝國歷史上憲政運動的最初嘗試。1878年,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議會,鎮壓立憲派。此後30年間,奧斯曼帝國的極權政治達到頂峰,蘇丹的獨裁權力明顯膨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則被視為血腥的暴君。&ldo;他企圖恢復最後的東方式的專制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的帝國中的每一個自由的思想活動都在萌芽時就被扼殺&rdo;。[1]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高壓政策,導致憲政傾向與獨裁統治之間的矛盾日趨激化,政治革命的客觀形勢逐漸成熟。
1887年,帝國醫學院的6名學生首創統一與進步協會。1889年即法國大革命100週年之際,阿爾巴尼亞裔的穆斯林伊卜拉欣&iddot;特莫在伊斯坦堡發起創立激進的反對派政治組織奧斯曼統一協會,秘密宣傳憲政思想。此後,由於蘇丹政府的迫害,奧斯曼統一協會的許多成員流亡國外,繼而在熱那亞和巴黎成立統一與進步委員會,西方人稱之為青年土耳其黨(young turks),繼續反對蘇丹政府,艾哈邁德&iddot;禮薩(ahd rıza,1859‐1930年)是該組織的核心成員。青年土耳其黨主張恢復1876年憲法,召開新的議會,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制,捍衛奧斯曼帝國。
艾哈邁德&iddot;禮薩
青年土耳其黨內部包括諸多的政治群體,具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傾向,倡導不同的鬥爭方式,分別在倫敦、巴黎、熱那亞、日內瓦、布加勒斯特和埃及以流亡者的身份從事政治活動,發行各自的報刊。穆罕默德&iddot;穆拉德&iddot;埃芬迪(uhaad ured effendi)等人強調泛伊斯蘭主義的意識形態,尋求與蘇丹的政治妥協,主張溫和的改良運動。1897年,穆罕默德&iddot;穆拉德&iddot;埃芬迪等人接受蘇丹政府的勸說,從日內瓦返回伊斯坦堡,脫離青年土耳其黨。1902年,青年土耳其黨人在巴黎召開奧斯曼自由主義者大會,參加者包括土耳其人、亞美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阿拉伯人、庫德人等,呼籲恢復1876年憲法,實現奧斯曼帝國臣民的平等地位和領土主權的完整。不久,青年土耳其黨內部再次分裂。艾哈邁德&iddot;禮薩堅持恢復議會選舉,限制蘇丹權力,透過議會君主制的形式保障公民權益,實現自由和民主的政治目標。從伊斯坦堡逃亡巴黎的奧斯曼皇室成員薩巴赫丁創立奧斯曼自由主義者協會,主張爭取歐洲列強的支援和介入,透過軍事政變推翻蘇丹政權,實現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廣泛民族自治。
青年土耳其黨人進入伊斯坦堡
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俄國召開立法會議,啟動憲政程序。1906年,波斯爆發憲政運動,頒布憲法。國際形勢的變化加快了奧斯曼帝國的政治反對派的行動步伐,青年土耳其黨在奧斯曼帝國軍隊中的影響迅速擴大。包括後來成為土耳其共和國國父的穆斯塔法&iddot;凱末爾在內的部分軍官在大馬士革成立自由與祖國協會,馬其頓則是奧斯曼帝國境內反對派政治勢力的主要活動區域。
1906年,自由與祖國協會併入青年土耳其黨在薩洛尼卡創立的奧斯曼自由協會,進而以駐守馬其頓的第三軍和駐守埃迪爾內的第二軍作為爭取物件,並與巴黎的反對派組織建立聯絡。1908年年初,青年土耳其黨各個分支在巴黎召開會議,就基本政治綱領達成共識。1908年7月,奧斯曼自由協會成員恩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