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儘管韓侂胄發出恫嚇,但就在呂祖儉上書被貶的第四天,太學生楊宏中、周端朝、徐範、張道、林仲麟和蔣傅聯名付闕上書。上書遞進後,如泥牛入海,太學生們就廣散副本給各侍從臺諫。侂胄惱怒的擬將他們竄逐嶺南,最後寧宗下詔,以&ldo;妄亂上書,扇搖國事&rdo;將六名太學生各送五百里外編管。
封駁官繳還詔旨,以為&ldo;國家對上書言事的學生天覆海涵,從不加罪&rdo;,寧宗不聽。侂胄黨羽錢象祖新知臨安府,連夜逮捕這些學生,派人強行押送貶所。新任右相餘端禮在御榻前叩拜數十次,懇請款待學生,這才改送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編管。
自從靖康以後,國有大事,往往有太學生叩閽付闕,犯死直言,雖一時被權奸所抑,卻代表了公道人心。這次上書,學生的正氣贏得了世人的欽敬,稱之為&ldo;慶元六君子&rdo;。
慶元元年六月,劉德秀上書,重提孝宗朝道學之爭,希望寧宗&ldo;效法孝宗,考核真偽,以辨邪正&rdo;。奏章將孝宗以來思想學術上的所謂&ldo;真偽&rdo;之辨和目前黨爭中的所謂&ldo;邪正&rdo;之分拉扯在一起,為韓黨肆無忌憚的排擠異己提供了藉口。
何澹這個在紹熙初政中見風使舵的老手,在丁憂三年後入朝任御史中丞,不斷向韓侂胄搖尾乞憐,見劉德秀著了先鞭,便在七月上書請禁道學。寧宗將這奏疏張榜朝堂。數日後,吏部侍郎糜師旦再次奏請考核真偽,正式將劉德秀的建議付諸全面而具體的甄別運動。這次清洗,幾乎網盡了趙汝愚、朱熹門下的所有知名之士。
劉德秀、何澹之流出於一己的利害恩怨,激成了偽學之禁。他們不但把自己,還把與他們沆瀣一氣計程車林敗類最卑鄙骯髒的報復欲、名利心都鼓盪了起來,釀成了宋代黨爭史上最黑暗慘烈的一幕。而昏聵的寧宗完全被朝堂上來勢洶洶的輿論所左右,認可了偽學之禁。
韓黨深知如不遠貶重謫汝愚,抗議便不會止歇。十一月,監察御史胡紘誣陷趙汝愚&ldo;自稱裔出楚王元佐,乃正統所在;還準備挾持太上皇帝赴紹興,稱紹熙皇帝&rdo;。孝宗系出太祖,寧宗作為乃孫,對汝愚自稱正統的謠言,不能不有所顧忌。寧宗即位時已有&ldo;恐負不孝之名&rdo;的心理,對汝愚欲使父親復闢為紹熙皇帝之說,也不會沒有猜嫌之心。於是,汝愚被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
貶謫路上,趙汝愚有點病渴,大夫卻誤投以寒劑。舟過瀟湘,風雪漫天,寒氣表裡交侵,便不能飲食了。年初,行至衡州(今湖南衡陽),州守錢鍪對他百般窘辱。正月十八日,趙汝愚服藥暴卒,一說中毒身亡。
關於死因,《宋史&iddot;韓侂胄傳》說:&ldo;慮他日汝愚復用,密諭衡守錢鍪圖之。汝愚抵衡,暴薨&rdo;,給人以錢鍪加害的印象。而《宋史&iddot;趙汝愚傳》僅說:&ldo;為守臣錢鍪所窘,暴薨。&rdo;但侂胄敗死後劉光祖所撰汝愚墓誌銘,未說其中毒。如確係遇害,光祖完全可借清算韓黨的有利時機,要求追究兇手,毫無隱諱必要。故汝愚不是被害,因窘辱自殺的可能性則不能排除。
訃聞傳來,人們不顧淫威,私相吊哭。大內宮牆和臨安城門下,幾乎每天都有匿名的悼念詩文張貼出來,多出自太學生之手。即便在政治高壓下,民心向背總是評判是非正邪的最高標準。
趙汝愚執政才兩年,入相僅六月,雖缺乏一流政治家應有的洞察能力和權變策略,但敢於擔當,不顧禍福,使南宋安然渡過了一次君權嬗遞的嚴重危機;他志在有為,立意改革,朝野人心還是能辨別出他與韓侂胄在從政為人上的根本差異,以為汝愚不死,國事或許不會像後來那麼糟糕。
慶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