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月,宋朝中央將西北防務分為鄜延、環慶、涇原、秦鳳四路,以龐籍、范仲淹、王沿、韓琦分知四路帥府所在的延州、慶州、渭州和秦州,各兼本路馬步軍都部署。兵分四路,防地分明,但正如歐陽修所指出&ldo;軍無統制,分散支離,分多為寡,兵法所忌&rdo;,並不能改變&ldo;常戰而常敗&rdo;的局面。
而范仲淹在對西夏和戰問題上的戰略思想日漸為仁宗所接受,這一方針集中體現在慶曆二年正月他給仁宗的奏議中。他認為:對西夏應以有效防務為出發點,具體原則是&ldo;攻宜取其近而兵勢不危,守宜圖其久而民力不匱&rdo;;在這一基礎上,&ldo;招納之策,可行其間&rdo;,因為&ldo;兵馬精勁,西戎之所長也,金帛豐富,中國之所有也&rdo;,既然&ldo;禮儀不可化,干戈不可取,則當任其所有,勝其所長&rdo;。但朝廷中反對議和的聲音仍十分激烈,雙方還不能立刻走到談判桌邊。
慶曆二年閏九月,元昊在試探議和未得到回覆的情況下,再次興兵進攻鎮戎軍(治今寧夏固原),涇原路統帥王沿急遣副總管葛懷敏率軍迎敵。元昊故伎重演,逐步把宋軍引向定川砦(今寧夏固原西北)。宋軍一進入包圍圈,就被四面圍住,退入定川砦中死守。西夏軍切斷了水源,宋軍只得冒險突圍,僅行二里,就被西夏伏兵圍殲,葛懷敏以下十四員大將戰死,所部九千餘名將士、六百餘匹戰馬均被西夏俘獲。而後元昊揮師直抵渭州城下,王沿令為數不多的守城軍民豎起許多旗幟,部下疑兵陣,再學諸葛亮,才使元昊大軍放棄攻打渭州,縱掠七百里後整軍北歸。
定川砦戰敗,宰相呂夷簡驚呼:&ldo;一戰不如一戰,可怕!&rdo;宋朝任命韓琦、范仲淹和龐籍為陝西安撫經略招討使,總領四路軍事。范仲淹與韓琦一方面在宋夏交沖地區修城築砦,構建起牢固的軍事據點。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鄉兵、蕃兵和弓箭手的戰鬥作用。
鄉兵是從當地居民中抽點的漢族壯丁,蕃兵是由西北羌族中漢化程度較高者組成的西北地方軍,弓箭手則蕃漢皆募,然後進行專門訓練,三者都具有亦兵亦民的性質,尤其適用對待西夏軍隊的進擾。
這些措施使得西夏軍隊不敢輕易來犯,他們敬畏的稱范仲淹為&ldo;小范老子&rdo;,以區別於稱為&ldo;大範老子&rdo;的範雍,互相告誡道:&ldo;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rdo;西北邊民則用民謠稱頌韓、範守邊功績:&ldo;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rdo;
透過三次大戰,宋朝原先那種一鼓蕩平&ldo;蕞爾小丑&rdo;的豪氣早已煙消雲散,明白了自己在軍事上根本不可能占上風。宋仁宗決定全力求和,雙方議和使節開始往來。而議和對西夏來說也是求之不得的,元昊立即響應,原因有三。
其一,戰爭爆發後,宋朝停止了對西夏銀絹錢的大宗歲賜,關閉了榷場,西夏境內糧食、布匹、茶葉等生活必需品奇缺,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經濟生活。
其二,戰爭使西夏民窮財盡,物價昂貴,民間流傳&ldo;十不如&rdo;的謠諺表示不滿,連年戰爭使西夏&ldo;軍民死亡,瘡痍過半&rdo;,在兵力上也沒有力量繼續長期的戰爭。
其三,元昊雖在三次戰役中大獲全勝,但也深知以貧窮落後的西夏,要全面戰勝和長期佔領地廣人眾的宋朝絕無可能,而從經濟利益上看,戰爭掠奪遠不如與宋朝維持和平獲得的好處為大。
還必須指出,宋、遼、夏三國關係在當時的互動變化,也促使宋朝與西夏必須儘快與對方媾和,對此,有必要多說幾句。
元昊聯遼抗宋,遼朝也瞅準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