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部分 橫掃東南亞 第36節 如此&ldo;新秩序&rdo;(2)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協商,1943年8月建立了一個代替&ldo;3a運動&rdo;的由印尼人組成的新政治組織,稱為&ldo;民眾力量中心&rdo;。印尼政界和伊斯蘭宗教界4名重要人士蘇加諾、哈達、曼蘇爾和德萬託羅擔任了該組織的中央領導人。一年後,日本佔領當局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印尼的控制,削弱印尼民族主義的影響,又於1944年2月建立了&ldo;爪哇奉公會&rdo;,以取代&ldo;民眾力量中心&rdo;。&ldo;爪哇奉公會&rdo;拋棄所謂印尼與日本合作的偽裝,公開宣佈該組織是為日本服務,旨在動員一切力量贏得戰爭,日本人也親自出馬擔任領導工作。為了適應侵略戰爭的需要,日本佔領當局還先後成立&ldo;兵補&rdo;和&ldo;鄉土衛國義勇軍&rdo;等軍事組織和半軍事組織。
日本帝國主義的欺騙宣傳和利用印尼民族主義勢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它赤裸裸的法西斯統治和瘋狂的經濟掠奪,使得廣大印尼人民的不滿和反抗日益增加。在佔領期間,工人被迫進行長時間的繁重勞動,不但實際工資降低,而且連名義工資也被削減了。農民必須按規定的低價把自己生產的絕大部分糧食以及牲畜等產品交納給佔領軍。尤其嚴重的是,日本佔領軍徵用大批勞力進行無償勞役。據統計,爪哇一地被強徵的勞力就有50萬人,其中30萬人被送往國外從事修築鐵路和其他軍事工程。由於勞動條件惡劣、食物嚴重不足,爪哇勞工死於非命的高達23萬人。在日本法西斯鐵蹄下,美麗的千島之國饑荒迭起,許多人處於&ldo;青螺果腹,麻袋蔽體&rdo;的悲慘境地。
面對著日本帝國主義殘酷的壓榨和掠奪,印尼人民不斷掀起反抗和鬥爭。在佔領期間,規模較大的抗日鬥爭有1942年蘇門答臘東部農民的抗日鬥爭、1943年安南由農民進行的反日抗糧鬥爭、1944年1月打橫穆斯林的抗日武裝暴動和1944年2月辛阿帕爾納農民的反日抗糧鬥爭,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蘇門答臘東部農民的抗日鬥爭。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鬥爭中,旅居印尼的廣大華僑與印尼人民一起,為反抗共同的敵人並肩戰鬥。他們為印尼人民的抗日事業和中印(尼)人民友好團結作出了重要貢獻。1943年至1944年,西加里曼丹華僑與當地印尼人民共同舉行兩次抗日武裝暴動,暴動失敗後,有1200多人慘遭殺害。但是,烈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他們的英雄事跡,有力地激勵著印尼人民為打敗日本強盜、爭取民族解放而英勇奮鬥。
1942年5月,菲律賓群島上的美軍投降後,日本帝國主義就順利地侵佔了整個菲律賓。日軍進入馬尼拉的第三天就頒布戒嚴令。嚴禁一切抗日言行,凡採取反對日軍行動的人均處死刑,並威脅如有1名日本人被傷害,就要處死10名菲律賓人質。佔領者還透過御用組織&ldo;新菲律賓服務協會&rdo;和強行建立的聯保制度對菲律賓人民進行嚴密控制。
在經濟上,日本佔領者所追求的目標,是力圖把菲律賓由美國的農業附庸國變為日本的農業附屬國。日本佔領菲律賓後不久,就成立了許多名目繁多的公司,控制了菲律賓的工業、交通、礦業和公用事業。日本缺少棉花,佔領當局就不顧氣候條件,強迫菲律賓蔗農砍掉甘蔗,種植棉花,而人民賴以為生的稻米生產也遭到嚴重破壞,種植面積在佔領期間減少了100萬公頃。菲律賓生產的大米大部分供應了日本侵略軍,廣大勞動人民不得不以糠菜充飢。在日寇佔領期間,大批人死於飢餓,甚至在馬尼拉,因飢餓而倒斃街頭者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象。憤怒的菲律賓人民對東條大肆鼓吹的&ldo;共存共榮&rd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