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百姓得知是為懷王報仇,必定全力以赴,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況且,這王號本是諡號,本該殿下百年之後議定,然此時情況特殊,才於此商議。殿下尚未登基,以後會功績蓋世,豈是今日所能預測?所以別的任何字眼都不大合適。這懷王之稱就不一樣了,是殿下對縣尉的緬懷和憧憬,一腔孝心感動天下。故而末將鬥膽建議,殿下仍用楚懷王稱號。&rdo;
&ldo;臣心中所想處處為了大楚,為了殿下,並不曾對先王敬。反倒是宋令尹,非得把臣想著小人,心中竟生出對先王和殿下孝心的褻瀆之念。身為臣子,心口如一,竟說生出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真是大大的不該啊!&rdo;
最後一句話,再次強調自己是清白的,是宋令尹自己心生邪念,還被定義為大逆不道。宋義氣的臉色烏青,嘴唇顫抖著說道:&ldo;臣對大楚忠心耿耿,請殿下明察!&rdo;他這會子只有訴苦的份,尹旭的理由他不敢隨便反駁。太子熊心尚未表達意見,貿然反駁是不理智的,高不高又會被送上一頂僭越之罪的帽子。
尹旭瞥了一眼臉色陰沉,怨婦一般的宋義,心中滿是不屑。看看你這熊樣,做大事者喜怒不形於色,像你這般隨時動怒,盡使小人伎倆者能有什麼大作為?看看人家劉沛公,啥時候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樣子,相比之下差遠了。
尹旭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理由或許很多,結果只有一個。實際上是利用楚國子民對楚懷王的憐憫之心,借用他的威望,獲得百姓的認同和支援。雖有幾分道理,卻又不是很充足,但礙於項梁和尹旭的面子,也不好說什麼。
當年一些明智之士,已經看出來,尹旭已經勝了。比如范增、張良……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太子熊心來決斷,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只是熊心畢竟只是個十幾歲的娃娃,雖然看著少年老成,也不知心智究竟如何,能不能完全聽懂這番話。
對此尹旭並不擔心,自己是照著歷史說的,雖說史書有所偏差,但大事記載上八九不離十。一路護送,他對熊心瞭解頗多,還是有信心的。他篤定,熊心一定會做出個明智的選擇。
正如尹旭所想,熊心的心情很複雜。他雖曾養與宮廷,但和末代幾位楚王並無直接血緣關係。即位這事要講究個名真言順,畢竟楚懷王已經去世多年,以懷王嫡孫身份即位,能獲得多少認同?說實話,他沒底氣。
自己之前不過是個放牛娃,如今說的好聽是楚王,但大權都掌握在這些權臣手中。想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獲得百姓和楚國舊臣的支援,仍以懷王為號,確實是個好主意,也算是借用祖先餘威。
再有一點,尹旭雖是一句帶過,但熊心聽得出來。春申君和李園禍亂,哼!民間早有傳言,當年考烈王后李嫣是李園之妹,先進獻給春申君,之後才送入宮中。以至於又傳言,考烈王之子並非王嗣,而是春申君的私生子。
這樣的傳言不禁使得王室蒙羞,血統不純的王裔很難得到舊臣支援。他是懷王正經嫡孫,並非考烈王一脈,必須表明身份,以正視聽。至於立於同仇敵愾,反秦大業之語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道理是對,實際上沒什麼大用。
關鍵並不在此,尹旭敢於冒險點出王室醜聞,直言死後議諡,態度很堅定。熊心明白,尹旭這是在逼他表態。選哪個字做王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背後的實力的博弈。在他看來,尹旭很聰明,在&ldo;武&rdo;和&ldo;睿&rdo;不相上下,互不相讓的時候。尹旭選擇曲線迂迴,丟擲一個&ldo;懷&rdo;字。目的就在於轉移焦點,打壓宋義,反敗為勝,爭取利益。
張良是把燙手的山芋給了尹旭,但尹旭毫不猶豫地拋給了熊心,讓身為太子的他做出一個選擇。已經不是&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