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第1/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此以後,阿育王致力於促進和實現佛陀的教義。他渴望有一個&ot;安全、理智、所有人內心都很平靜、溫和&ot;的未來。他仿效波斯的統治者,將自己的敕令刻在岩石、山洞和專門建造的柱子上。這些敕命與其說是正式法令,不如說是具有國家訓誡的性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告誡人們發揚偉的美德‐‐樸素、同情、相互寬容和尊重各類生命。阿育王與首先考慮國家利益的考底和耶不同,他更關心的是人民。所以,他興辦了許多並不給國家帶來直接利益的公共事業‐‐醫院和國家公費治療,大路兩旁的果園和休息場所,分配施捨物給各個教派,派佛教傳教團去外國。
阿育王並不象現在某些時候所宣稱的,是印度的君士坦丁。他沒有使佛教成為國教,也沒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他對婆羅門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的捐助,並幫助各教各派的傑出人士。這不是宗教上的變革,而是一般態度的改變。他最強調的是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不僅因為這兩者是道德上合乎需要的東西,而且因為它們會促進他那龐大且複雜的帝國的和諧。這在阿育王統治期間證明是很成功的,因為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長達41年的時間。但是,在他去世後的半個世紀裡,他的王朝被推翻,他的帝國被消滅。
這已成為到現代為止的印度歷史的一個模式。印度與中國不同,在中國,是長期的帝國統一間隔以短暫的分裂;而在印度,則治恰相反‐‐是短暫的統一和長期的分裂。這並不是說印度就沒有統一。印度有統一,但這是文化的而不是政治的。印度文化強調的是忠於社會秩序而不是忠於國家,正如種姓等級制度的地位比任何政治制度都要高這一點所證明的。因而,在一個範圍裡增進了統一的文化又在另一範圍裡破壞了統一。
四、侵略者、商人和傳教士
公元前2世紀初,隨孔雀帝國潰滅而起的是長達500年的混亂和黑暗。不過,在這一時期中,可以看到一個經常起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印度與外部世界的相互影響日趨增長,並對政治、經濟和文化諸領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最初是來自希臘人的影響,希臘人在印度被稱為雅瓦納人,在亞歷山大之後的兩個世紀裡,仍是印度西北部的一支力量。如第七章第三節所述,希臘人發展了犍陀羅藝術,為印度鑄幣提供模型,而最重要的是,促進了印度與中東間的貿易。接著來的是取代希臘人,並在某些情況下進一步向南推進的一批批入侵者。被印度人稱為帕拉瓦人的帕提亞人,最早發源於裡海地區,他們先從塞琉西王朝手中奪取對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控制;然後,從約公元前140年起,一夥夥地滲入印度西北部,迫使希臘人北去,並最後佔據了印度河下游地區。
繼帕提亞人而來的是西徐亞人,即印度人所稱的沙卡人。他們在月氏人的逼迫下離開中亞,於公元前130年前後,制服大夏的希臘人,然後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旁遮普,最後在古吉拉特定居下來。在那裡,他們與土著居民相混合,形成後來在印度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馬拉塔民族。
最後到來的是貴霜人。貴霜人原是月氏中的一支,他們成功地統一了月氏遊牧民族;然後於公元前1世紀時,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旁遮普。在後面一個世紀裡,他們將自己的統治向南擴充套件,可能擴充套件到遠至印度斯坦與德干之間的納巴達河。在他們著名的統治者迦膩色迦(他的統治自約公元130至160年)的領導下,他們的帝國包括旁遮普、克什米爾、印度河流域、恆河上游地區、阿富汗和今中國突厥斯坦的部分地區。這一帝國跨越當時最熱鬧的幾條商路,所以國內諸地區深受印度人、希臘化國家、波斯人的影響,並在較小程度上受到中國人的影響。貴霜鑄幣現已在斯堪地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