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塬一直覺得自己身體是一天天好轉的,沒想到,或許前一日忙碌到有些晚緣故,又或許是晚間貪涼,屋子裡放了太多冰塊,總之,第二天一大早,又病了。
夏日感冒。
隨後的連續三天,又是發熱又是咳嗽,還一度昏迷,結果,整個明州都因為營海使大人的生病而雞飛狗跳,該來的文武官員全都第一時間跑來探望,連隔壁州縣一些官員都聞訊而來,至於東南諸多地主豪商,更是聞風而動。
全都沒見到人。
海軍都督大人親自守著,隔了幾個月,再次想到了自家主公的交代,當某人是他親兒子。
小祖宗可不能有事啊。
不得不說,夏天的感冒,確實要比冬天麻纏。
某種程度上,朱塬這次算是自己救了自己,因為想起了一種藥。
戴三春給朱塬開的方子,連續兩天都不見太大效果,迷迷湖湖的朱塬問身邊妮子有沒有藿香正氣水,然後就引出了一連串。
這還是前世的記憶。
曾經小時後,家裡一到夏天就會備下藿香正氣水,無論中暑還是感冒,效果都非常好,因此哪怕幾十年後,甚至兩世為人,朱塬的記憶都非常深刻。
戴三春在當下算是最頂尖的醫生,也博覽群書,但終究逃不開這個時代眼界不夠開闊的侷限性,哪怕之前看過相應的藥方,也不可能冒然使用,還是習慣於自己的治病方式。
相比起來,幾百年後的藿香正氣水,既然能夠在數千年留下的無數方劑中脫穎而出,得到廣泛推廣,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
朱塬半昏不醒的時候提出,寫意連忙找了戴三春,聽到‘藿香正氣水’,戴三春不用翻書,當即就想到了對應的‘藿香正氣散’,這是宋朝官方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記載的一個方子。
還當著華高的面背出了藥方,並以自己的經驗闡述其中醫理。
還說起,醫典相應的那一卷,幾十個方子,都是治療傷寒的,如大小柴胡湯、大小青龍湯等等,他覺得吧,似乎……這藿香正氣散,不太合適。因為這方子……大略……更適合治療霍亂,而小翰林並無嘔吐腹瀉等症狀。
急的華高想打人。
華大人的思維很簡單,小祖宗迷迷湖湖提出來的東西,那肯定對症,要不然,難不成你戴三春還比朱翰林大才?
戴三春無法反駁。
原本的方子兩天效果不大,本來就要更換藥方。
那就試試。
然後,只是一天,三頓湯藥下來,朱塬就明顯好轉了很多,看得戴三春直疑惑,並鄭重其事地列了一份病例出來。
轉眼到了七月廿七。
朱塬大概恢復過來,但華高覺得,這定海,小祖宗實在也不能再待,太熱,還是找個地方避暑最好。
朱塬也沒意見。
按照後世的標準,朱塬覺得,這些日子,最高溫度可能有40度級別,哪怕能享受到這年代普通人很難感受的冰塊降溫,但總不能一直待在屋子裡,一旦外出,忽冷忽熱,反而更容易生病。
倒是避暑的方向,又有了分歧。
華高希望朱塬去定海北邊位於慈溪縣境內的九龍山,朱塬想要出海。
終於有理由了。
最終海軍都督大人沒能拗過營海使大人,還是出海,目的地是昌國州的舟山島本島。
為了朱塬出行,營海衛兩千水軍浩浩蕩蕩,護送著朱塬的那艘5000料座舟,先來到舟山島南部中央的昌國古城,上了島,又進入中央山中,在一處湖畔的避暑別業落腳下來。
不得不說,相隔雖然只有百里左右,這邊島上,特別還是山間,氣溫至少下降了一半,哪怕是白天,也就20多度的樣子,晚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