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午休之後,朱塬下午主要籌劃的一件事,就是建造燈塔導航系統。
這年代已經有燈塔雛形。
朱塬到來明州幾天後,就按照之前看過的資料,在定海城外招寶山上建造了一座簡易烽堠,也即是這個年代的‘燈塔’。
與邊關烽堠類似的外形,不過,邊關烽堠是為了示警,沒有敵情不得輕易點燃。
沿海烽堠則是全天候燃起,白日舉煙,夜間點火,給靠近定海的各路船隻引航。
但這遠遠不夠。
朱塬希望達到的目標,是讓燈塔導航系統遍佈大明海疆。
還是那句‘恐懼源於未知’。
如果航海者行到各處,特別是遭遇緊急狀況,如果能看到一座指引方向的燈塔,無異於溺水之人抓到一根從岸上遞過來的長杆。
可以救命。
另外,之所以是燈塔,不再是烽堠,也是必須的改進。
烽堠的結構太簡單,一旦遭遇暴風驟雨等惡劣天氣,露天的烽堠就無法再燃起煙火,而惡劣天氣,恰恰是海上船隻最需要煙火導航的時候。
因此,朱塬希望建造記憶中那樣的燈塔。
同時也要適應時代。
晚間點火同時,這種燈塔還必須能夠在白天燃起狼煙,並需要擁有一定的抵抗惡劣天氣的能力。畢竟後來的燈塔主要是夜間引路,但這時代沒有各種現代裝置,白天的導航也非常重要。
再說當下。
讓燈塔遍佈大明海疆的遠期目標先放放,首先還是要服務於近在眼前的運糧。
因此,參考自己給出的圖稿,與姚封選來的工匠商議過大概建造方案之後,朱塬又經過與測繪處吏員的討論,打算先鋪開兩條燈塔導航路線。
第一條路線在明州外海,從定海港口一路向東北延伸,直到後來的嵊泗列島區域。
根據最近不斷匯總的測繪結果,嵊泗列島距離明州大概兩百里。
過了嵊泗列島,再往東一些,運糧船隊差不多也就到了擁有西北向洋流的外海,可以轉道向北,直抵山東。
太遠無法企及,但既然開端這一段可以透過舟山、岱山、嵊泗等群島上的燈塔布局,實現全線導航,當然要做。
另外,計劃建造燈塔的島嶼也要有選擇性,關鍵一個條件就是必須擁有天然海港,以便運糧船隊遭遇緊急狀況,只要向著燈塔方向前行,就能得到停靠修整。
第二條線路在東部沿海各州縣。
暫時不考慮南部,而是從明州向北,一路到膠州。
選擇建造燈塔的位置同樣必須擁有海港,而且會對相應臨海區域進行一定的深度勘測,確定入港航線,避免擱淺觸礁等狀況發生。
運糧船隊在遠海行駛的時候,肯定看不到數百里外的陸上燈塔。
不過,還是那個道理,一旦遭遇緊急狀況,整個船隊,或者部分船隻,可以直接轉道向西,根據沿海燈塔的指引,進港停靠。
不僅如此,朱塬還計劃在兩條燈塔網路上都佈置救援衛所。
外海船隻同樣可以傳送煙火訊號,只要接到訊號,相關衛所必須主動趕往救援。
這年代出海遠行是怎樣的一個危險程度?
首先,隨著朱塬近期越多的瞭解,也逐漸意識到,海運動輒漂沒三成以上,明顯誇張。
但,哪怕只算一成。
損失一成糧食的背後,還有明顯被很多史料刻意忽略的一個問題。
人呢?!
朱塬計劃一次運糧20萬石,押送士卒民夫需要1萬人次。以此類算,想要達到元廷300萬石級別,押送士卒民夫就需要15萬人次。
按照糧食損失比例,再考慮一半人能夠被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