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時候,與張學良有著新仇與舊恨的汪精衛,開始利用機會對張展開報復。因為汪精衛不會忘記少帥的派兵入關,打破了他一手策劃的&ldo;擴大會議派&rdo;反蔣的大計,汪更不會接納一個地方軍閥的兒子,竟然一夜之間,越過自己等黨國大老,而成為國民政府的第二號領導人。汪精衛於是企圖安排自己的人馬,插手支援東北抗日救國組織的工作,當然被張學良識破而一口拒絕了,汪又設法要求國民政府對張學良施加壓力,派遣東北軍進入熱河佈防,以對抗日軍的可能入侵,而張學良對與汪精衛是早有防範之心,當然認為這是汪精衛的政治陷阱,更不滿汪精衛插手華北的軍事。
而當時的張學良,的確陷在難以自處的彷徨時刻,假如東北軍奮起抗日,即使全部犧牲也是不可能打敗日軍、收復失地,而只會造成國民政府提早抗日的危機;假如只求自保,又無法面對輿情的壓力與歷史的責任,因此張學良越發地陷入依賴毒品來逃避現實,也更難打起精神,主動積極面對挑戰。當時張學良的體力衰弱,已經到了無法主持一次正規會議的狀況,而經常需要中斷會議,進行嗎啡的注射。此時東北軍的缺乏支援與補給,更突顯出改組後關東軍之精壯,就領導的層面而言,張學良當然更不是武藤信義的對手了。
105 汪精衛離職所引發的政治風暴
雖然在一九三二年年中之時,張學良一度設法振作,準備調兵遣將,對抗日軍進逼熱河的軍事壓力。但是這些還沒有健全國家民族觀唸的地方部隊,假如要想指揮得動他們,最為重要的是,就是能夠拿到足夠的糧餉,而當時張學良在財政方面,卻最是捉襟見肘,他想安撫東北軍都有困難(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軍一律減俸二成,表面上是紀念國恥的警惕,事實上,也是財政的困難),要想調動其它原本與他有仇的部隊,更是談何容易。因此華北部隊中各種不安與不穩的現象,就紛紛地出現了。
這時候,長期負責熱河軍政大權的是老牌軍閥湯玉麟,這個軍閥是當年與張作霖稱兄道弟的&ldo;綠林&rdo;人物,長於權利手腕的鬥爭,毫無國家民族觀念,只知縱容其家族暴虐橫行,進行各種的搜刮聚斂,當地人民多有被&ldo;湯老虎&rdo;逼上梁山的,因此熱河的軍政狀況,非常的複雜多變。
在軍閥的輩分關係上,張學良算是其後生晚輩,雖然張學良明知要保熱河,就必須除去湯玉麟,但是湯玉麟早就做好政治上的&ldo;保險交易&rdo;,他與關東軍以及滿洲國,明的、暗的都有掛勾。湯的一些部屬,也早就有投靠關東軍,做好內應準備的。因此國民政府與張學良都曾設法要調動湯玉麟,但是又十分顧忌萬一弄不好湯會投日,最後在老前輩的張作相的調解下,張學良接受了暫時拉攏湯玉麟的方法,利用他在熱河的力量,來作為日軍與東北軍之間的緩衝。
當時張學良還天真地認為,既然中央一再地表示,非常重視熱河的防務,會優先支援東北軍在熱河抗敵的各種需要。因此張學良就在利用調兵遣將的佈防之際,在七月底,向國民政府開了一張防守熱河,動員作戰所需的後勤帳單,希望政府能夠增加軍費,因為張學良失去東北的資源,要想維持現有的軍力,已經明顯地遭到困難,假如要想接下熱河防務,更是力不從心。
不料這正惹怒了汪精衛一肚子的怒火。汪原本就覺得他管不了張學良,但又看不起他如此快速地升起(國民黨的兩廣系統,對於東北軍系統有著極大的成見與反感,認為張學良支援蔣介石,破壞了他們反蔣的計劃)。事實上,當時汪精衛擔任行政院長,根本也是一個責任極重的苦差事,外交與財政的問題可以說是最為嚴重,幾乎天天都要&ldo;拉警報&rdo;。當時汪正為了剿共的經費張羅不出,而與蔣介石發生摩擦,因此汪乾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