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主權屬於中國,但是運作上,算是一個半獨立狀態的政治組織,由宋哲元出任委員長,政務委員會包括西北軍,以及地方軍政領導人,當然也有親日的漢奸。何、宋的這個政治妥協設計,於十二月十一日回報南京,得到國民政府勉強同意。而在日本方面,由於一方面沒有真正動員作戰的準備與決心,一方面也是受到英美等國的外交強烈壓力,因此日政府雖然不滿意河北沒有正式的獨立自治,但是還算可以接受河北與察哈爾已經特殊化的發展。而日本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從這個政務委員會下手,以推動華北的分離運動。總之,日本的策略,就是非要把河北與察哈爾從中國分裂出來不可。
135 日本導演的蒙古國登場
日本在企圖製造河北、察哈爾與中國分裂的時候,也開始同步推動&ldo;蒙古國&rdo;的建立。因為根據日本的大陸政策,分列滿蒙是侵略中國的基礎,日本既然在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並且於次年建立了由日本操縱的傀儡滿洲國,對於如何控制蒙古,也必然會積極的開始行動。
事實上,蘇聯已經早先幾步,在清朝末年就開始在外蒙古地區,大搞親俄的政治分離運動,造成外蒙古在一九一二年,曾經一度宣佈從中國分離,隨後又在北京政府軟硬兼施的作下,回歸中國。但是到了蘇聯共產黨掌權之後,藉口追擊白俄政權的軍隊,而進入外蒙古,接著在一九二一年,蘇聯乘著中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內戰狀況之下,乾脆主導外蒙古傀儡政權宣佈獨立,當時中國根本就在奄奄一息的狀況,那裡有能力管到外蒙古的局勢變化,只有採取拒絕面對事實的不承認立場。
從戰略對抗的角度而言,日本非常擔心蘇聯會從所控制的外蒙古,居高臨下包抄日本所控制的滿洲國,所以日本軍部指定關東軍應該以滿洲國為基地,負責運作、控制內蒙古。而原來在所謂&ldo;滿洲國&rdo;的西部地區,就包含不少的蒙古部族,所以關東軍就將他們組織起來,向西發展,在關東軍攻佔熱河之後,更是擴大包羅了蒙古的其它各部族,更為日本將設立蒙古國傀儡政權而鋪路。
當時在內蒙地區,包含了蒙部五十三旗,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藩部領土,這些蒙古部族,接受中國的號令,與漢人和平相處長達三百年。但是在清末到民初,中國的衰弱與分裂,以及後來外蒙古的被俄國控制,都影響到他們的對於中原的向心力。當時在這些蒙古的部族中,以德王最有政治發展的野心。他眼看外蒙古&ldo;獨立&rdo;,滿洲國的分離,處處都證明中國已經處在衰弱與分裂的狀態,所以他決定把握機會,來建立自己的政治力量。德王一方面與日本關東軍接觸,以取得奧援,一方面與國民政府談判,要求建立自治的蒙古政治實體,這時候的國民政府,只有設法安撫德王的要求,給予內蒙部族高度的自治。在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國民政府在內蒙的軍政中心百靈廟,設立了&ldo;內蒙自治政務委員會&rdo;的機構,由德王出任秘書長,這個機構負責統帥內蒙古各部族,並且實施相當程度的自主與自治。
國民政府的這種做法,滿足了相當多的蒙古部族的需要,但是對於想要完全獨立為王的德王而言,還是不夠。他受到日本威脅利誘的影響,決定依賴日本的支援,來建立一個繼承成吉思汗豐功偉業的&ldo;蒙古大元帥國&rdo;。德王絕對沒有想到,日本之所以支援他建國,其實只是日本執行侵略中國之大陸政策的一個步驟(征服滿蒙),蒙古國如同滿洲國一樣,只是傀儡而已。
在關東軍攻佔熱河之後,它就經常的越過察哈爾的邊界,繼續擴張&ldo;滿洲過&rdo;的領土。察哈爾的多倫地區,是內蒙東部的重鎮,因此關東軍擅自決定在多倫成立了侵略蒙古的據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