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日本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是,以和戰交替互用的方式,逐步蠶食中國,最終能全面的屈服她的抗日意志,讓一個分裂的中國,接受日本的縱與支配,而使中國的資源,成為支援日帝國稱霸世界的基礎。日本的大陸政策,就是要侵略中國,但它卻不希望與中國進行全面的戰爭,認為只有步步進逼,逐漸分割與蠶食她,才是上策。
不過中國在熱河長城作戰之後,出現另外一波民族主義覺醒的意識,西北軍大刀隊的搏鬥(與十九路軍在上海的拼鬥),雖然能夠激發中國人的抵抗熱血,卻不能真正的打敗日軍的攻勢。同樣的,天險長城加血肉長城,也不能阻擋日本軍隊對於中國的侵略。但是中國人的這些鮮血與犧牲,並沒有白白的浪費,一個凝聚中國民族主義力量的幼苗,正在中國人抗日的血淚的灌溉之下,迅速地成長,曾是老大陳腐、分裂內訌的中國,開始在日本連串的侵略之下,出現了團結與轉變。
當時,中國無法戰敗日本的基本原因,還不只是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不足,也不是中國軍隊不夠勇敢拼鬥,而是更基本的關鍵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落後與分裂的國家。中國沒有現代化的社會、人民、政府、工業與軍隊,因此她在總體的國力上,根本就不足以擊敗日本的強大優勢,軍隊在戰場上抗日的失利,只是中國全盤落後、加上內戰、分裂的必然結果,中國人開始逐漸知道危機的所在了。
中、日戰爭是一場歷史性的民族戰爭,其勝敗的關鍵在於總體國力的強弱,中國若繼續陷在分裂與落後的狀況之中,她就根本不可能有力量對抗日本的侵略,中國若是立刻與日本進行全面戰爭,其結果很可能是亡國。但是當時的中國,與其它成為西方殖民地的古文明民族不同的是,中國不願接受亡國的欺凌,中國人不肯成為亡國奴!因此中國就必須盡一切的力量爭取時間,以完成團結與建設。
任何國家要想現代化,絕對不是一日可以完成的,中國若要復興與現代化,當然也是如此:她幅員龐大、人口眾多,加上沉重的歷史包袱,因此中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凝聚共識,她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發展。現代化的戰爭要有現代化的人民、社會、組織、經濟與工業,才能組成現代化的軍隊,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有實力來對抗日本的侵略。
而中國要有這些現代化的社會與經濟基礎,至少要有幾十年的時間培養與發展,才能看到具體的成效。但是在日本瘋狂的進逼下,中國被迫即使沒有做好作戰的準備,也要開始反抗了。所以日本的決策者知道,絕對不能給中國足夠的時間來復興國家與救亡圖存,中、日兩大民族的歷史決戰勝負,就決定在時間的競爭上。
122 日本企圖建立漢奸政權的失敗
一九三三年年初,武藤信義率兵進軍熱河的重點並不只在征服熱河而已,而更是直指華北,目的是要給中國人民一個&ldo;無法對抗日本&rdo;的事實打擊[1]。日本特別希望能夠擊潰國民政府之中央軍,以離間華北的各個地方部隊對國民政府的支援。武藤認為讓中國遭到前所未有之喪師辱國的慘敗、打垮中國的抵抗意志,這樣才可以屈服華北,同時進而造成華中與華南的分裂。
因此當武藤信義調動關東軍準備進軍熱河的同時,日本的&ldo;中國通&rdo;奉天特務機關長板垣徵四郎,立刻奉命轉任天津特務機關長。坂垣的計劃是,利用中國部隊作戰失利所引起的社會與人心動亂的當頭,來利誘軍閥與政客,他曾經企圖利用段祺瑞、孫傳芳與吳佩孚,但是都不得要領。(這真是大大的出乎板垣的意料之外,中國人怎麼會有官不做?)板垣只有跟張敬堯與孫殿英等&ldo;三流&rdo;軍閥聯絡,並且透過他們與東北軍將領張作相,西北軍將領宋哲元都有所接觸。板垣希望能夠離間他們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然後在華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