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男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想一役而成全功,只怕萬難。如果急於求成,鬧不好,還要敗退而歸。作為聖人門徒,我們當以天下為己任。可是,在此時刻是該仍然銳意求文,還是當文武兼併?如果文武兼修,必然分神影響文課。
究竟該如何取捨,實在是一大難道。&rdo;
傅仁聽到盧象升的這一段議論,實在是大大吃了一驚。在他的印象當中,古人的思想是比較刻板的,特別是明清兩代,由於是以科舉八股取士。很多讀書人便一味的只關心四書五經上的學問,對一些實用的知識,他們是向來不關心的。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是,為什麼眼前的這個盧象升卻似乎並不是這樣?
這盧象升的思考究竟只是個個象,還是群體現象?
第四十六章 開場受責
就在俞仁思考著這些讓他開始迷惑的問題時,一位穿著員外服的中年男人走上了臺。這人身材稍胖,聲音洪亮。他一上臺,臺下原本嘈雜的聲音漸漸停了下來。
中年人在臺上靜靜的站了約半分鐘,臺下才徹底的安靜下來。他這才露出笑臉,向著眾人道,&ldo;很高興,眾位相公能夠光臨小店。我知道,大家今天來這兒,並不是為了喝茶,而是來聽錢先生講&l;經世致用&r;學問的。可惜,錢先生在到達嘉興府時,突然接到朝中急訊,不得不星夜趕回京師去了。&rdo;
中年人講到這裡,臺下立時一片喧譁。
中年人大聲的叫臺下靜一靜,可是效果並不明顯。最後,中年人不得不提高聲音道,&ldo;雖然錢先生返回了京師,可是錢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也是我們南京的第一才子‐‐楊舉,楊至庸,卻代表錢先生來到了我們這兒。
現在,便請我們的至庸先生上臺。&rdo;
中年人剛一說完,便從臺下走上來一個二十四五的年輕人。這人個頭很矮,大約只有一米六左右,臉上的模樣更是不敢恭維,就見他面部正中心的地方,一個碩大的圓鼻頭,就像一粒長在上面的肉葡萄,而鼻頭上面的雙目卻又格外的小,以至於在他的大鼻頭的襯託下,讓很多第一眼看到他的人,都感覺找不到他的眼睛。不過,雖然五官不太合格,但總算臉還是白皙的,算是符合了讀書人小白臉的最基本的一條。
楊舉一上臺,沒說話先向臺下深深鞠了一躬。
這些臺下計程車子們多數都聽說過楊舉的名頭。他號稱南京第一才子,也是明年殿試狀元的熱門人物,可以說,當今天下計程車子當中,沒聽過他名號的人,還真是不多。
臺下的一眾士子看到楊舉長的這樣一副不受上天待見的模樣,很多人都覺得大失所望,也有為他惋惜的。這同時,便有許多人對楊舉起了輕視之心。下面又開始有人竊竊私語起來。
這楊舉並不催促大家安靜,也不責備眾人。他就這麼站著,很認真的站著,然後用一雙雖小,卻很稅利的眼睛掃視著臺下的每一個人。
他的眼光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每一個被他掃過的人,都不由自主的心中一屏,嘴巴也自然的跟著停了下來,然後坐正身子,看向臺前。
楊舉的眼光掃過全場,全場也跟著安靜下來。他這才向前走了兩步,清了清噪子道,&ldo;非常抱歉,錢先生因為朝中臨時有事,不得不星夜趕回京師。今天的這次原本由錢先生講的&l;經世至用&r;課,便只能由我為大家講解了。&rdo;
說完,楊舉又向眾人鞠了一躬,然後才慢慢道來。
&ldo;聖人在《易經?繫辭》上說&l;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r;我們今天讀聖人之書,我想首先就應該考慮這樣的一個根本問題:究竟為什麼我們要讀書,讀書是為了幹什麼?難道就僅僅是為了科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