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馬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幹這種買賣是需要現金本錢的,楊三的辦法是到鄉下去&ldo;攬會&rdo;。
&ldo;攬會&rdo;也叫&ldo;搭會&rdo;,屬於私營的金融活動(提醒一下,解放前是允許的,現在再搞就違法了)‐‐大家湊份子、輪流當&ldo;會頭&rdo;,&ldo;會頭&rdo;請會友們吃頓酒,大家就把錢交給他,這其實是一種民間的集資方式‐‐當&ldo;會頭&rdo;的次序有先後,待遇也不一樣。比如一個一百萬的會,第一個會頭只能收八十萬、第二個八十五萬,依次類推、越靠後的錢越多,最後一個能收到兩百萬也說不定。鄉下人的眼皮子淺,都喜歡排在後面收大錢,可楊三卻永遠是搶頭一個,他一拿到現金就去炒期貨,三兩下就贏得了暴利,而後面的會友卻倒了黴,排在最後的甚至連會費都不敢要,因為物價漲得太厲害,等到&ldo;收兩百萬&rdo;的時候,恐怕連&ldo;請會酒&rdo;的飯錢都不夠了……
炒期貨的人比一般百姓更關心時局,楊三就經常向蔡家兄弟詢問:&ldo;內戰會不會真的打起來&rdo;。
46年的8月,按中學課本上的說法,解放戰爭已經爆發了。可是在蔡智誠的概念中,當時並沒有正式開打,因為這時候共產黨的報紙還在國統區裡發行、中共的軍隊還叫做&ldo;國民革命軍&rdo;(八路軍)、&ldo;軍事調停小組&rdo;還在繼續工作、&ldo;國民大會&rdo;的籌備名單中也依然有共產黨人的名字……
這時候,社會各界也沒有放棄和平的最後希望,蔡式超老先生給孩子們寫信,講來講去都是&ldo;避免戰亂、休養生息&rdo;的大道理,甚至還引用了趙藩的名言:&ldo;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rdo;。蔡家的兩個兒子看了以後哭笑不得,心說:打不打仗,豈是我們這樣的小軍官能夠決定的,恐怕就連蔣委員長也沒有多少辦法。
在當時,政府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共產黨阻斷了華北的交通線‐‐從上海到北平或者天津只能乘坐輪船和飛機,江蘇的陸路到不了山東,濟南到青島的鐵路也無法通行,政府官員出了首都只能向南走,因為蘇北就屬於共產黨……交通的堵塞使國民經濟陷入癱瘓,解放區開展的土改運動又使大批地主逃離家園。於是,南方的資本家和北方的地主都在叫苦連天,紛紛要求中央&ldo;採取行動、改變現狀&rdo;。
改變現狀的最佳途徑是進行談判,可國共雙方的談判總是不見成效。國民黨要求&ldo;恢復交通&rdo;,共產黨就要求政府&ldo;先承認交通沿線的解放區的民主政權&rdo;;國民黨說政權問題要由&ldo;國民大會&rdo;決定,共產黨就反對召開國大,要求&ldo;先進行充分的政治協商&rdo;;國民黨要求中共軍隊進行整編,中共同意整編、但要求國軍先&ldo;退回到1月13日(調停小組成立時)的位置&rdo;,也就是要國軍撤出關外;蔣介石急了,一傢伙撕毀停戰協定、還發布&ldo;最後通牒&rdo;,可毛澤東卻不怕,寫文章說&ldo;美帝國主義極其走狗都是紙老虎&rdo;……
於是,蔡智誠和蔡智仁都認為內戰已經不可避免了。他們覺得,事情鬧到這一步,其實不是哪一方或者哪個人的一相情願,而是國共雙方基於各自目的的共同選擇。
但是,在46年8月的上海,蔡智誠和蔡智仁都沒有想到今後的內戰將會演變成席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