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馬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實事求是的說,參加松山作戰的國民黨軍隊是配得上這個讚譽的。
1944年下半年,中國的抗日戰場正處於十分窘迫的境地。東線的戰事吃緊,豫湘桂戰役中的國軍接連失利,損失兵力近七十萬、喪失國土二十餘萬平方公里、丟失城市一百四十六座,不僅整個&ldo;大陸交通線&rdo;被日軍打通,而且,大潰敗的局勢幾乎迫使國民政府&ldo;遷都西昌&rdo;……然而,在西線,遠徵軍卻是一路凱歌,不僅攻克了騰衝和龍陵,而且在隨後的追擊作戰中相繼收復芒市、瑞麗、畹町,接著又殺入緬甸境內與&ldo;駐印軍&rdo;會師,並最終打通了滇緬公路和中印公路,一舉解除了日軍對西南大後方的威脅。
雖然國軍在松山戰役中的傷亡很大,並且,西線收復的國土遠不足以彌補東線丟失的面積。但在當時,滇緬戰役的勝利不僅在軍事上使得軍隊避免了全面崩潰的危險,而且在政治上挽救了中央政府的國際聲譽,更在精神上極大地鼓舞了大後方軍民的抗戰信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松山作戰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我們知道,抗日戰爭中,在中國戰場並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是&ldo;轉折點&rdo;的戰役,但如果硬要找個&ldo;近似的轉折點&rdo;的話,以馬甲個人的意見,1944年的松山之戰比較具備類似的特徵‐‐因為,遠徵軍的一系列勝利是從松山開始的。在松山,中國軍隊攻克了抗日戰場上最為堅固的防禦體系,並且第一次創造了全殲整編制日軍部隊的記錄。自松山戰役之後,國軍在西線的攻擊作戰連連得手,三個月後,東線國軍也開始轉入反攻,從此以後,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戰場上完全處於被動的守勢,直到戰敗投降,再也沒有能力組織起大規模的進攻行動。
因此,雖然從戰術而言,松山之戰還存在著許多不如人意之處,但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國軍在松山取得的勝利確實是十分及時、十分輝煌的,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並不為過。
松山戰役的另一個效果,是使得參戰的國民黨官兵直觀地感受到:只要和美國人在一起,手裡就能有先進的武器、戰場上就有充足的彈藥、天空中有招之即來的飛機、地面上有壓倒對手的大炮;只要獲得了美國人的支援,部隊的裝備就能比日軍更加優良。因此,只要國軍的表現不讓美國朋友失望,就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大。
在1944年的滇緬前線,比任何&ldo;精神訓話&rdo;更有說服力的,是成百上千輛的美國汽車,是那些道奇、福特、司蒂倍克、奇姆西、威力斯……以及那些卡車上裝載著的槍枝彈藥、機器裝置、汽油柴油、藥品食物、牛奶咖啡巧克力、羊毛毯子牛肉罐頭……當各式各樣新奇的、先進的物資裝備源源不斷地從境外運進來,堆積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就彷彿有一種無聲的語言不容置疑地告訴大家‐‐只要擁有了美國這個盟友,這場戰爭,中國贏定了。
我們能贏,這沒問題。可是,日本鬼子什麼時候才會認輸?大家卻沒有把握。
松山戰役,日本軍人用他們的頑強和死亡,給獲勝的對手留下了痛苦的記憶。
其實,駐守松山的第56師團並不是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他們計程車兵大多是入伍時間不長的&ldo;乙類補充兵&rdo;,並且,松山陣地也沒有真正被包圍,始終有一條通道可以撤往緬甸方向。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三個月的時間裡,以一敵十的松山守備隊硬是打到全軍覆沒也沒有棄陣逃跑,這給參戰的國軍官兵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惑。
在這以前,中國戰場上都是日軍攻、國軍守,現在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