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檬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也證明瞭秦王稷的判斷,由於魏國並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援手,而且消化宋國故地也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因此當時的魏國國君魏昭王考慮再三之後,將陶郡讓給了秦國。
如此一來,宋國三郡之中魏國就得到了大宋郡和方於郡,而秦國則得到了陶郡。
考慮到這三郡在五國伐齊之前原本並不屬於魏國或者秦國,所以秦魏兩國對於這個結果都表示滿意。
這就是陶郡之所以成為秦國飛地的由來。
所以陶郡這塊地方,在短短几年間從宋國土地變成齊國土地,然後又變成魏國土地,最後再變成秦國土地,估計當時陶郡的子民們心中也是比較崩潰的:「我是誰?我到底哪國的?」
陶郡這個地方,無論是對於秦國還是魏國,地位都很不一般。
陶郡之所以得名,乃是因為這個郡之中最富庶的城市——陶丘(又稱陶邑、陶城)。
陶丘位於濟水南岸,距離位於濟水北岸的魏國首都大梁城不過百里,從陶城出發度過睢水南下直至鴻溝,便是楚國未來的都城陳城。
而從陶丘沿著濟水穿過大野澤東進,既可以攻擊此刻趙國控制下的陽晉、高唐等城市,也可以進攻齊國五都中的平陸城。
總言而之,陶郡的地理位置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簡直是太優秀了。
有了陶郡,秦國不但能夠成功的將魏國的疆土分成兩半,而且在東方還有了一個威懾各國的前進據點。
除了軍事之外,陶郡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經濟。
宋國向來重商,而陶郡的經濟又是宋國三郡之中較為發達的一個,陶郡的富庶可以說是天下皆知。
以至於當時趙國的權臣奉陽君李兌和秦國權臣穰侯魏冉在討論五國攻齊的時候,兩人都想在瓜分齊國之後把陶郡作為自己的封地。
而後來當秦國打下陶郡之後,這裡也確實成為了穰侯魏冉的封地。
在獲得陶郡之後,魏冉對於這塊封地相當重視,屢屢出兵攻伐陶郡周圍的各國,想要為陶郡增加更多的領土,這也是秦王稷後來除掉魏冉時所用的藉口之一——「公器私用」。
正是因為陶郡擁有著如此之多的優秀條件,如果拿陶郡來引誘魏國的話,的確是要比什麼垣雍靠譜得多,也有吸引力得多了。
畢竟垣雍只不過是一座城,而陶郡可是一個郡,而且還是一個天下知名的富庶之郡。
所以範睢在提出這個提議之後,便繼續說道:「大王若將陶郡予魏,則魏必出兵攻趙,如此趙之滅亡可期。趙滅後我大秦放眼天下再無敵手,此乃魏國得陶郡之小利,而我大秦得趙國之大利也,王且思之!」
魏國如果得到了陶郡,不但所有國土連成一片,而且國力也必然會得到增強,瞬間就能夠從二流末尾國家爬升到二流前列,這對於魏王圉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但假如魏國能夠以此出兵並幫助秦國攻滅趙國的話,那麼秦國得到的利益卻是要十倍於魏國了。
畢竟以區區一個陶郡去換取趙國這個爭霸對手的滅亡,這筆帳怎麼算都只有「賺翻了」三個字。
在說完這番話之後,範睢就閉上了嘴巴,安安靜靜的等待著秦王稷的回答。
範睢覺得自己該做的該說的都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就看秦王稷如何選擇了。
第77章 廢立
秦王稷會怎麼選擇呢?
老實說,這個選擇一點也不難。
要知道戰國時代不同於後世,由於戰爭頻繁到了幾乎每年都要開始進行的緣故,因此各國的疆土和國境線都是一直隨著戰爭而不停的變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割地求和,割地求助這種事情對於戰國時代的任何一個君主來說都不少見,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