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誰打誰還說不定呢 (第1/4頁)
看不慣我就自己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家規劃好了的住宅區,會同步做好道路、水電管網這些基礎設施。
沒有規劃的土地,建這些基礎設施的錢就要打算搞自建房的單位自己出資,整體的建築成本會飆升。
本來可以建10棟樓的錢只夠建5-7棟樓了。
這樣的情況下,有很多職工可能就不太同意拿職工福利基金的錢去建房了。
張師傅苦澀道:“邱組長、杜副組長都有出去找建房專案。”
“可是開工專案大幅減少,市裡面有些建築公司手裡都沒有專案,很難輪得到我們。”
“因為沒活,很多公社、生產隊的施工隊已經解散回鄉了。”
李銘寬慰道:“不急,加工廠這裡明年春天有活做,廠裡的機械分廠估計也要你們忙幾個月的。”
“可能明年年中又會恢復基建投資,到時候也能接到市裡的建房工程。”
張師傅也沒什麼好說的,“能有新專案出來就好了。”
67年開復工的建築面積只有66年的一半,65年的三分之一。建築企業的用工人數也從12.3萬人減少到10.5萬人。
推行‘乾打壘’精神,最根本的原因是缺錢,著重強調艱苦奮鬥只是讓大家面子上更好看些。
乾打壘式的建房,暖氣、紗窗、衛生間等等都沒有,連外牆的厚度也有減少12厘米,大量採用空鬥牆以減少建材的需求。
空鬥牆顧名思義,牆中間是有中空的,整體看類似空心磚建起來的牆。
空鬥牆比空心磚牆有更好的承重能力、抗震能力,用來建1-3層的樓房沒有問題。
工藝較為複雜,更為耗時,用人工抵消物資的緊缺。
現今的很多事情、很多做法,理由可能多種多樣,本質還是缺少資金。
港城。
中環聯邦大廈。
有錢的婁曉娥又拿到了一筆新的貸款。
金融貸款用得巧妙,能夠使個人、企業、國家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甌鎂的起飛就是藉助殖民地的利潤支撐起來的本土金融擴張,讓全社會有資金支援而飛速發展。
某些經濟學家認為,甌鎂沒有搞什麼剝削,依靠的是本土國債、企業債、鐵路等基建債券構建的基礎體系,以股票、債券、貸款等信貸擴張方式提供的資金搞建設,再利用產品優勢行銷全球而取得的發展成就。
他們也不想想不管是1262年威尼斯國債,還是1693年的瑛國國債,都是為了籌集作戰軍費而發行的。
這樣的戰爭本質就是掠奪對方的財富。
沒有掠奪到的巨量財富,沒有高額回報率,哪來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
擴張信貸是要支付利息的,利息一般還不便宜。比如,瑛國央行的貼現利率(貸款給商業銀行的利息)馬上要從6.5%升到8%。
1967年港城的銀行貸款利息相對較低,由於1964年銀行業為了凍結存款利息的惡性競爭,全港城的銀行簽署了一份《利率協議》。
外資銀行的存款利息上限為3個月定存利率5%、6個月4.75%、12個月5%。
本地銀行分為A1、A2、B1、B2四大類,可以在外資限額之上增加0.75%、1.25%、1.5%、1.75%,上限就這麼多,也可以不加。
銀行家們能老實的坐下來談出這麼一份協議,不用想也知道是滙豐組織的,港城銀行之間的票據結算都是在滙豐開設的無息戶頭操作,銀行沒有了這個戶頭就沒法進行同業之間的資金交易。
不管在哪家銀行,星辰公司這種現金流充沛、利潤豐厚、負債極低的公司都是最優質的大客戶。
星辰公司不顧市面上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