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上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三丰吩咐常遇春臥床靜養,轉頭看向旁邊的女孩。
女孩約莫十歲左右,衣衫敝舊,赤著雙足,雖是船家貧女,但容顏秀麗,十足是個絕色的美人胎子,坐著只是垂淚。
張三丰見她楚楚可憐,問道:“姑娘,你叫甚麼名字?”
那女孩道:“我姓周,名叫芷若。”
張三丰心想:“船家女孩,取的名字倒好。”問道:“你家住在哪裡?家中還有誰?咱們會叫船老大送你回家去。”
周芷若垂淚道:“我就跟爹爹兩個住在船上,再沒……再沒別的人了。”
張三丰嗯了一聲,心想:“她這可是家破人亡了,小小女孩,如何安置她才好?”
常遇春此時說道:“這小女孩的父親因我而死,我常遇春哪怕粉身碎骨也當照顧好他。”
張三丰聽罷,沉吟不語,心道:“常遇春千里護主,雖是魔教中人但確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說話自然不會有假,只是這小女孩日後若入了魔教,只怕魔教之中多是殺人放火的邪惡之徒,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怕日後……”
原來張三丰此人本不拘泥於門戶之見,當日曾對張翠山說道:“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中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倘若一心向善,那便是正人君子。”又說天鷹教主殷天正雖然性子偏激,行事乖僻,卻是個光明磊落之人,很可交這個朋友。可是自從張翠山自刎而亡,他心傷愛徒之死,對天鷹教不由得極是痛恨,心想三弟子俞岱巖終身殘廢,五弟子張翠山身死名裂,皆由天鷹教而起,雖然勉強抑下了向殷天正問罪復仇之念,但不論他胸襟如何博大,於這“邪魔”二字,卻是恨惡殊深,所謂恨屋及烏便是如此。
張三丰說道:“常英雄……”
常遇春打斷道:“張真人,您不用叫我常英雄,叫我遇春吧。”
張三丰道:“好!遇春,你今年多大歲數?”常遇春道:“我剛好二十歲。”
張三丰見他雖然濃髯滿腮,但言談舉止間顯得年紀甚輕,是以有此一問,於是點頭道:“你不過剛長大成人,雖然投入魔教,但陷溺未深,及早回頭,一點也不遲。我有一句不中聽的話勸你,盼你不要見怪。”
常遇春道:“老道爺見教,小人怎敢見怪?”
張三丰道:“好!我勸你即日洗心革面,棄了邪教。你若不嫌武當派本領低微,老道便命我大徒兒宋遠橋收你為徒。日後你行走江湖,揚眉吐氣,誰也不敢輕視於你。”
常遇春哈哈一笑:“小子不過是一介小卒,蒙張真人看得起,竟讓宋大俠收在下為徒,實是感激至及,只是小人身屬明教,終身不敢叛教。”
張三丰是何人,武林中泰山北斗般的人物,此刻竟肯讓大弟子破例收徒,尋常之人只怕倒頭便拜,生怕對方反悔。
張三丰聽罷,不免暗自惋惜,也不再勸了。
羅晨說道:“常兄弟果真英雄了得,倘若常兄弟納頭便拜,我反倒看不起你了。”
張三丰轉念一想,不免也暗自佩服。
羅晨繼續道:“常人只道明教乃邪魔歪道,六大派是光明正大,以我看來都是狗屁。正派中難道就沒奸邪之徒?邪道之中難道就沒正人君子?正邪存乎一念之間,難道入了六大門派便是個光明正大之人,投身邪教就是十惡不赦之人?明教以驅除韃虜,光復中華為己任,只此一條便以遠超所謂的名門正派。”
常遇春聽罷,只道:“羅大哥真是我人生知己啊。”
常人只聽明教便如遇豺狼,常遇春還是第一次聽人如此評價明教,只覺遇上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