璨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兩句話意思很像,都是告誡君主要親賢臣、遠小人。此番他說給我們聽,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自覺地就想到了王文統身上。
正琢磨著,只聽真金開口發問:&ldo;先生,古之漢武帝、唐玄宗,皆可謂一代有為之主,為何執政後期,朝野不靜,奸佞當道?漢武玄宗絕非昏聵之人,怎會不懂親賢臣、遠小人的道理,而讓權奸當道?&rdo;
竇默聽了,點頭微笑,似乎覺得真金已經能理論聯絡實際了。他沉吟片刻,答道:&ldo;漢武帝、唐玄宗皆為雄主,欲求事功,揚名於後世。漢武時有匈奴之患,軍費浩繁,遂令桑弘羊之徒有機可乘,以功利之說迷惑聖聽,行聚斂盤剝之事,使百姓窮敝潦倒,流民四起,漢武帝不得已下罪己詔,改弦更張,昭帝時霍光罷桑弘羊,才得以免禍;玄宗前期,孜孜求治,姚崇宋璟為相,四海昇平,其後皇帝驕慢之心漸起,親近佞臣,閉塞言路,李林甫、楊國忠投其所好,聚叢集小,禍亂朝堂,致使朝綱不振,國勢急轉直下……是以奸臣蔽塞朝堂,是播惡於眾也。&rdo;
真金聞言,點點頭,若有所悟:&ldo;漢武、玄宗前期都有善政,漢之竇嬰,唐之張九齡,皆一代良相。明君賢相,同心協力,選賢舉能,何愁天下不治?而待桑弘羊,楊國忠等聚斂之徒當政,內攬大權,外結朋黨,法度不振,言路不通,致使政事大壞,遺患無窮……是以為君要明善惡,辯是非,親賢臣,遠小人;名位爵祿,是國之公器,非功不授,非賢不予,此乃王道之基……&rdo;
竇默聽了,不免有些動容,眼裡晶瑩閃爍,白須顫動著:&ldo;王子所言,深得我心。昔日大汗在潛邸之際,開府金蓮川,招賢納士,廣布仁德,一時俊傑薈萃,爭相獻策。大汗行漢法於漠南,賢王之名遠播,中原百姓無不歡欣。今日王子能有此心,實乃生民之幸也。父子同心,天下大治不遠矣。&rdo;
真金聞言,有些不安,起身對著竇先生行了一禮:&ldo;先生過譽了。小王能有所悟,全賴先生們諄諄教誨。金矇混戰多年,中原百姓傷亡十之八九,民生凋敝,百廢待舉,每有所聞,常常憂心。我只願學得一身本事,為父汗分憂罷了。&rdo;
王恂也在一旁擊節稱讚:&ldo;王子尊儒好禮,有大汗之風,吾輩儒士有望一展平生之志了。&rdo;
&ldo;小王資質淺薄,還望先生、恂卿多多指點。&rdo;
&ldo;吾輩受大汗、王子知遇之恩,敢不盡力?&rdo;
&ldo;……&rdo;
真金、竇先生等你來我往,忙著構建心中的王道世界。我默默地看著他們,心中也有些感慨,卻也有點困惑:真金接觸儒學,比忽必烈還早,漢化程度更深,如果他以嫡長子的身份繼承大統,應該親近儒士才是,後世怎會有&l;八娼九儒十丐&r;的說法?難道他沒有順利即位?還是忽必烈依舊沿用忽裡臺大會的選汗制度,沒有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念及此,我的心驀地一緊,胸口窒悶不已。再轉頭看看真金,他還和竇先生熱切交談著,眉宇間意氣風發,笑容溫雅和煦,整個人如朗月清風一般,並沒有套馬漢們粗獷糙礪的氣質。想想他平日裡的體貼周到,心裡竟莫名有些惆悵:如果忽必烈堅持推行漢法,真金能以嫡長子身份得封太子嗎?若是這樣,該多好呀。
他們熱烈地討論著,沒有覺察到我的心理活動。我也默默沉思著,過了一會兒,真金才走過來,笑著拍拍我的肩問道:&ldo;察蘇,你想什麼呢?&rdo;
我一愣,才知道他們熱烈互動已經結束了,彎彎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