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黃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大大此書的事件描述條理分明,可是總讓人感覺是否有點象一本記述文章,而不象一部全面而精彩的作品。全書內容的描寫太輕淡了,讓人感覺不到高潮的迭起,這也應該是此書的一點欠缺吧。閒散地yy了這些,希望黃花大大能看到這些東西。
海緒評
更新時間 2007-12-22 21:37:35字數 3226
自11月份開始閱讀作者的《抗日烽火映山紅》這部小說,總體感覺很不錯,所以在閱讀小說的同時一併對很多書友們的書評都一一翻閱。從很多書友的評論中都可以看的出來,大家對小說的評價都很高,同時也對小說中的某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從各方面來看是很全面的,很大程度的代表了書友們的心聲,所以這方面的書評幾乎沒有什麼可寫的了。但是作為一個膠東人對描述發生在自己故鄉的小說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又好象缺少了點什麼。所以在這裡我想對小說中描寫的膠東抗日征程對照小說的故事情節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應該說一說膠東地區的範圍:有人說膠東地區很象伸向渤海和黃海的一個牛頭,而作者的故事發生地就在這個牛頭的最頂端還有人說膠東地區很象一把沒有鑲在槍上的刺刀,那麼作者故事的發生地就是刺刀的刀尖其實我很喜歡刺刀這個名字,因為他的刀尖正好對著某個曾經蹂躪過中華民族的那個國家。而從地理位置上說,膠東地區就是濰坊以東的山東半島,它的最西端是掖縣(現在的萊州市)東端是威海市,北端是煙臺市,南端是青島市。這是一片富饒的土地,蘊藏了大量的黃金。它三面環海,交通便利,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同時這裡的人口密集,民風樸實,強悍,是歷來中國的軍隊的兵員基地。在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地區有800多萬人口,近100多萬抗日武裝,所以說膠東地區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對抗戰做出不朽功績的地方。
小說是以1937年&ldo;七七事變&rdo;以後膠東地區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武裝起來打擊日本鬼子,保衛自己的家園為歷史背景開始展開的。而作者在小說中提到的八路軍遊擊隊則應該是以膠東特委領導下的山東人民抗日第三軍為原形來重點塑造的。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當時還沒有&ldo;八路軍&rdo;的這個稱謂。雖然當時第三軍的基礎是我黨領導下的崑嵛山遊擊隊,但是在當時的人民心目中他就是一支&ldo;紅軍遊擊隊&rdo;,所以小說開始就用八路軍來稱呼這支部隊是有點問題的。同時看過的很多資料記載,在1937到1938年2,3月份的膠東地區還沒有日本鬼子的蹤影,當時膠東地區還在所謂的國軍掌握之中。而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只限於青島。只是那些所謂的國軍沒有因為&ldo;七七事變&rdo;後全國抗戰浪潮的高漲而積極備戰,準備抗擊小日本的侵略。而是一邊在做著打擊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的行動,一邊在準備著逃跑。正是因為如此,當1938年2,3月份日本鬼子開始從青島分兵侵略膠東地區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國軍大部隊沒有抵抗就望風而逃了,而剩下的一些官員以及地方武裝大部分屈膝投降,認賊作父,成立了偽政權。我想這些人就是作者在小說中描述的漢奸的原形吧。就在這樣的形式下我們的人民武裝沒有失去信心反而依然決然的走到了抗日作戰的最前線。所以我認為如果有可能的話作者可以在小說中所描述的37年冬季的那些情形做一些修改,重點應該在支援抗戰,武裝自己以及反投降方面多做作文章。不過回顧歷史性的小說不同於記實文學,在時間方面有少許差錯也不防礙整體的可讀性。只要小說整體結構上時間的關聯性比較強,對事件人物的描述比較貼近事實,那就是一部不錯的小說。
1938年9月第三軍與其他部隊合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第五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