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鳳山所屬的“飛魚2號”是在十一月二十日跨過一個巨大的海灣(卡奔塔利亞灣),到達後世澳洲的巴馬加小鎮附近,登陸上岸補充了些淡水,稍事休整。次日繼續北上,經過一串破碎的小島,午後,來到大陸的最北端(約克角),然後順著海岸線一路南下。
在十一月二十八日,到達了一處曲折的河灣,位於後世澳洲的凱恩斯市。至此,為期十五天的探索行動結束。期間,董鳳山與黃銘方、張琪生共同探明瞭漢洲北部及東北角海岸線的地形地貌,並繪製了詳細的海圖,同時也標註了幾處適合建立補給點的位置,為漢洲下一步控制並移民東海岸奠定了基礎。
當“飛魚2號”在十二月十二日,返回建業城碼頭時,發現碼頭兩側的山嶺正在施工建造2號炮臺和三號炮臺。本來這兩座炮臺計劃在八月底完工,但大量的移民房屋建設以及黑山城通往新淮安道路的水泥硬化,都極大的影響到這兩座炮臺的施工。
然而在十一月中旬,意外闖入的不明勢力船隻,讓建業城感到了一絲危險氣息。於是,齊天抽調了大量的建築工人,在碼頭兩側的山嶺開始建造和完善2號和3號炮臺。鑑於這次敵船轟擊炮臺,有大量碎石飛濺,而且還有一個炮位上方的水泥擋板開裂。讓齊天感受到,原來17世紀的艦炮威力也是如此之大。
如果敵船更多一些,艦炮再多轟擊一陣,估計炮臺的護牆根本無法遮擋,必然會被炮彈砸斷頭頂的水泥條石。既然如此,那我們繼續加厚炮臺掩體,三十多厘米水泥護牆不管用,那就加厚到一米。同時炮臺掩體內部增設更多的硬木擋板,避免炮擊後飛濺的碎石擊傷炮手。
“大總管在建業城嗎?”黃銘方與張琪生來到建業城民政府大樓,找到在此實習的同伴。
“還真巧,大總管在建業城!”紀玉林笑著說道:“他在製糖場。……怎麼樣,出去快一個月,想必收穫不少。”
紀玉林是曹雄去年第一次到大明,帶回的七十多個孩子的一員,今年才十六歲。上午課堂學習完畢後,下午就在民政府農事處實習。漢洲除了那些不滿十五歲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上午學習,下午到漢洲各個部門、工坊、農田,學堂,甚至鄉兵隊,進行半日實習。
目前漢洲的人口規模已達到了七千多,但大部分民眾基本還在實行一種軍屯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在移民到來的前幾年實行,自然會節省大量的管理人員,還可以培養移民的組織紀律性。
但,隨著移民逐漸生活穩定,必然會嚮往正常的社會組織模式。由此,就需要漢洲提前培養大量的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為建立一種與大明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做好準備。
齊天此時正在製糖場,看著工匠正在運用泥土的吸附性使糖漿脫色。
工匠們將熬好的黃黑色的糖漿倒入一種漏斗狀的瓦溜之中,瓦溜下有一口大缸。工匠們用黃泥水淋下,使得原本糖漿中黑色的渣宰掉入缸內,而瓦溜中便剩下了白色的糖霜。凝結幹了,便成了白色的砂糖。
齊天一直以為,白糖是在近代以後才有的,而在近代以前都是那種黃色或者黃黑色的糖漿模樣。原來,在這個時期,咱們偉大的老祖宗,就已經可以製造白糖了。
其實,工匠運用泥土使糖漿脫色,在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裡就有詳細描述。元明時期,還有一種白砂糖脫色處理方法,就是利用鴨蛋清的凝聚澄清法。
這種方法是把少許攪打後的鴨蛋清加到甘蔗原汁中,然後加熱,這時其中的著色物質及渣滓便與蛋清凝聚在一起,漂浮到液麵上來。然後撇去,而使蔗汁變得澄清,黃褐色褪去。但用這種方法脫色究竟不徹底,而且不經濟。後來大概只在製冰糖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在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種植及壓榨製糖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