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戚繼光父子總督坊,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為明朝廷旌表戚繼光父子功績而建
另在福建寧德的版本中,戚繼光率兵入閩抗倭,頭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巢穴‐‐橫嶼。橫嶼是一個海上孤島,與寧德的樟灣村隔海相望,漲潮一片汪洋,落潮泥濘一片,不易攻取。經過一番明察暗訪,戚繼光終於決定在中秋節下半夜出擊,拂曉前搗毀橫嶼倭巢。臨行前,戚繼光曉諭全軍:&ldo;潮水漲落,分秒必爭,只許勇往直前,不準猶疑回顧。違令者斬!&rdo;戚繼光的兒子戚狄平任先鋒官,首先帶領隊伍出發。行至麒麟山下的宮門嘴山口時,戚狄平想知道父親所在的中軍是否跟上來,就回頭朝樟灣方向望了望。跟在後面的將士以為先鋒有令傳達,不覺腳下一頓。戚繼光發覺有人停馬回頭,立即詢問是什麼原因停步不前。中軍回報說:是戚先鋒回顧所致。戚繼光大怒,命人將戚狄平綁至馬前,斥責道:&ldo;你身為先鋒,帶頭違令,如何叫三軍將士服從軍令。&rdo;於是下令按軍法就地問斬。身邊部將紛紛說情,都無濟於事。結果,戚狄平還是在大路邊被斬首示眾。戚家軍掃平了橫嶼倭巢之後,就南下福清繼續追剿倭寇。一次戰鬥間隙,戚繼光登上閩侯吼虎山,想起愛子被斬於寧德樟灣村頭,不禁傷心下淚。後人就在他曾立足思念愛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涼亭,取名&ldo;思兒亭&rdo;,樟灣百姓還在當年戚狄平被斬的地方立有&ldo;恩澤壇&rdo;石碑,以永遠紀念戚繼光斬子的大義之舉和戚氏父子剿倭保民的功勞。此外,福建還有其他許多地區流傳&ldo;戚繼光斬子&rdo;的傳說,其中連江、寧德、閩侯民間傳說斬子地點在連江麒麟山下(一說白鶴嶺),斬的是戚狄平;福州民間傳說斬子地點在福州北嶺,閩侯民間也有此說;仙遊、莆田等地民間則均傳說斬子故事發生在當地(莆田說在城外),斬的是戚印。
戚繼光故居
種種傳說雖然不一,但都表明了&ldo;戚繼光斬子&rdo;在民間的影響力。但也有人提出異議,如郭沫若就認為該傳說乃&ldo;後人所造的&rdo;。
疑點總結起來,大致有三:第一,在正史和有關資料中沒有關於該傳說的記載。《明史》、《明書》、《閩書》、尹璜的《罪惟錄》、董承詔的《戚大將軍孟諸公小傳》和汪道昆的《孟諸戚公墓誌銘》等著作中均未提及此事。
第二,戚繼光的長子戚祚國等在戚繼光死後曾為其編纂《年譜》。如此,被斬的就絕不可能是戚祚國。此外,《年譜》對戚繼光的事幾乎有聞必錄,但卻沒有談及戚繼光斬子的事。更重要的是,根據《年譜》記載,戚繼光和結髮王氏於嘉靖二十四年成婚,即使立刻得子,在他於嘉靖三十四年赴浙江和嘉靖四十一年入閩抗倭時,其子也年齡尚小,不足以在戰鬥中任要職。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古北口鎮,是戚繼光在此督建的。
再次,戚繼光在其死前所作的祭祀祖先的《祝文》中記載自己有五子,其分別為祚國、安國、昌國、報國和興國,其中並沒有提到戚狄平和戚印。由此推斷,戚狄平和威印其人即使存在,充其量也不過是戚繼光的義子罷了。
看來,&ldo;戚繼光斬子&rdo;一事是否屬實,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加以證明。
權相姦臣嚴嵩功過之謎
在人們的印象中,嚴嵩是一個典型的白臉奸臣,《明史》將他列於《奸臣傳》,為後世文人所不齒。在嚴嵩當政期間,明王朝內憂外患,形勢急轉直下,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其貪汙受賄也是歷史上所罕見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嚴嵩最多隻能稱為權臣,其敗落是當時明王朝諸多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