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韓信卓越而奇特的軍事才能體現在幾次重大的戰役上。一是井陘之戰。為了攻打趙國,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必須突破井陘口。韓信挑選了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持一面紅旗,說:&ldo;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rdo;並傳令當日破趙會餐。仗還沒打就預料必勝,引起了眾將的懷疑。接著他又派出萬人的先鋒隊,&ldo;出,背水陣&rdo;。顯然萬人的先鋒隊伍,背水布陣是不合常規的,是違反兵書戰策的,所以連敵軍也&ldo;望而大笑&rdo;。隨後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大吹大擂的開出井陘口。在兩軍相接時,趙軍果然傾巢出動功擊韓信的軍隊,韓信詐敗,拋旗棄鼓,等到他的騎兵乘虛沖入趙軍營壘,換上漢軍赤幟後,韓信率眾拼死反撲,迫使趙軍想回營壘,&ldo;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rdo;這正象韓信所說的:&ldo;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rdo;這正是韓信知己知彼,據實靈活的運用戰策的結果,足見其胸中韜略之一斑了。這次戰役史稱&ldo;背水一戰&rdo;。
打敗趙軍後,韓信下令要活捉成安君手下的謀士廣武君,並親自給他解開繩索,以老師之禮待他,向他請教攻伐燕國和齊國的情況。廣武君受韓信感動,為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上策是在此按兵不動,一方面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並犒勞將士。另一方面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然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也會聞風而降服。韓信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訊息果然立刻降服。於是派人報告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
這時,漢王的軍隊駐紮在滎陽南面。為了方便取用糧食,漢軍修築了一條兩旁築牆的甬道,和黃河南岸相連線。漢王跟項羽互相對峙,持續了一年多。項羽多次侵奪漢甬道,漢軍糧食缺乏。項羽於是包圍了漢王。漢王請求講和,條件是把滎陽以西的地方劃歸漢王。項羽不答應。漢王就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君臣之間的關係。亞父范增當時是勸項羽一定要攻下滎陽的。善猜忌的項羽便對范增產生了懷疑。范增憤而辭官,結果還沒有到彭城就死了。
楚國多次派出奇兵渡過黃河攻擊趙國。趙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在行軍中安定趙國的城邑,調兵支援漢王。楚軍正把漢王緊緊的圍困在滎陽,漢王從南面突圍,到宛縣、葉縣一帶,接納了黥布,奔入成皋,楚軍又急忙包圍了成皋。六月間,漢王逃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只有滕公相隨,去張耳軍隊在修武的駐地。第二天早晨,他自稱是漢王的使臣,騎馬奔入趙軍的營壘。韓信、張耳還沒有起床,漢王就在他們的臥室裡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眾將,更換了他們的職務。韓信、張耳起床後,才知道漢王來了,大為震驚。漢王奪取了二人統率的軍隊後,命令張耳防守趙地,任命韓信為國相,讓他收集趙國還沒有發往滎陽的部隊,去攻打齊國。
韓信領兵向東進發,還沒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順了。韓信打算停止進軍,但後來聽從了一個叫蒯通的說客的建議,繼續攻打齊國。楚國派龍且率領兵馬,號稱二十萬,前來救援齊國。
韓信與龍且在濰水展開了會戰。這次戰役再次表現了韓信的智慧。龍且不聽進諫,剛愎自用,進兵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