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代以前,出現過多種體裁的歷史著作,但就記事的久遠、內容的廣泛、史事的詳實、材料的系統、組織的完善來看, 都不如《史記》。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該書堪稱第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由它開端的史書紀傳體影響深遠,後來歷代的&ldo;正史&rdo;都採用了這一體裁。它的大部分文字生動精煉,寫人敘事形象鮮明,對中國後世的散文和傳記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死後,瞭解該書的人並不很多。漢宣帝時,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祖述其書,公佈於世,從此開始流傳。東漢時已有殘缺,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缺少十篇,有錄無書。後世有許多人訓釋該書。現存早期的版本之一是南宋黃善夫家塾刻本,被公認為善本。
藝術
繪畫
西漢藝術領域的主要成就體現在繪畫、雕刻和音樂方面。西漢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帝王、官僚、地主的宮殿、住宅、墳墓的裝飾品之一的壁畫也發展起來。漢武帝時的魯靈光殿就有西漢最著名的大幅壁畫,內容極為豐富,可惜沒有儲存下來。當時的上層社會不僅在建築物上作畫,而且在絹帛、漆器、陶器等工藝品上作畫,有彩繪,有素墨畫,有刻縷畫,內容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也有漁獵、農事、宴會、樂舞等生活情景,題材廣泛,畫意高超。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反映了西漢繪畫藝術的高度成就。這幅帛畫全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77厘米,畫面內容十分豐富,有人物,有日月,有人身蛇尾的神像,還有龍、蛇、龜、虎、馬和各種奇禽異獸,刻畫生動,色彩鮮艷,是中國古代傑出的繪畫作品,也是世界藝術史上一件罕見的珍品。另外,在江蘇邗江等地出土的彩繪漆器,製作精巧,各種人物和動物繪畫,極為生動、優美。
雕刻
漢代雕刻藝術與繪畫也是相輔而行的。貴族通常用石刻來裝飾宮室、陵墓,以誇耀豪華,顯示威嚴。如陝西興平縣霍去病墓前的石人、石馬、石牛、石虎等,造型生動,神態逼真。這些巨大的雕像歷經二千多年,依然神態生動,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音樂
秦時出現的&ot;樂府&ot;是掌管音樂的官署。到西漢武帝時,&ldo;樂府&rdo;為了宮廷娛樂和廟堂祭祀,開始大規模的採集各地民歌,包括鼓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曲歌辭等,既有漢族歌曲,又有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的歌曲。樂府,後來又被引申為泛指各種入樂或不入樂的歌詞,甚至一些戲曲和氣越也都稱之為樂府。
漢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從最初的&ldo;一人唱,三人和&rdo;的清唱,逐漸發展為有絲、竹樂器伴奏的&ldo;相和大麴&rdo;,並且具&ldo;艷--趨--亂&rdo;的曲體結構。漢代在西北邊疆還興起了鼓吹樂。它以不同編制的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構成多種鼓吹形式,如橫吹、騎吹、黃門鼓吹等等。它們或在馬上演奏,或在行進中演奏,用於軍樂禮儀、宮廷宴飲以及民間娛樂。今天在西北一些地方尚存的民間吹打樂,當有漢代鼓吹的遺風。
在漢代還有&ldo;百戲&rdo;出現,它是將歌舞、雜技、角牴(相撲)合在一起表演的節目。漢代律學上的成就是京房以三分損益的方法將八度音程華劃為六十律。它體現了律學思維的精微性。從理論上達到了五十三平均律的效果。
服飾
漢初,為了與民休息,一般制度沒有太大的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了秦制。
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ldo;深衣制&rdo;。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佩、朱履。所服總稱&ldo;禪衣&rdo;。禪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