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其祖父是東漢太尉,父親是洛陽令。史書記載,周瑜長相英俊,頗有才學,而且性情開朗,氣度寬宏,待人和氣謙虛。
當孫堅起義兵討董卓時,將家遷到了舒地。孫堅的長子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交情甚厚。此後,周瑜看袁術不能成什麼氣候,就投奔了孫策,被拜為建威中郎將,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當時周瑜只有二十四歲,吳地人都稱呼他為周郎。周瑜自此跟隨孫策轉戰各地,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囑咐孫權:&ldo;外事不決問周瑜&rdo;,可見周的能力不同一般。
孫策死後,周瑜盡心輔佐孫權,在徵討江夏太守黃祖的戰事中,指揮若定,最終取得了勝利。
周瑜不僅是個帥才,而且智謀過人,眼光獨到。當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得其船步兵數十萬時,江東諸將和謀臣們都十分恐懼,很多人主張投降,但周瑜卻認為&ldo;孫權佔據江東,地方數千里,而且有足夠的精兵。曹操自己來送死,怎麼可以投降?如果曹操北方徹底安定,沒有內憂,曹操可以與我們進行曠日持久的爭戰。但是現在北方還沒有完全安定,關西的馬超、韓遂又是曹操的心腹之患。此外,北方士兵並不擅長水戰,而且水土不服。現在又是寒冬季節,沒有藁草,士兵必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rdo;因此周瑜堅決主張抗擊曹操,這為後來的與劉備的聯合打下伏筆。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出生時喪父,與祖母居住在一起。家富而有財,聲性好施捨。由於天下已亂,魯肅就大散家財,賣掉田地,賑濟窮苦士人。
周瑜為居巢長時,率領數百人經過魯肅家,請求資糧。魯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魯肅將其中的一囷給了周瑜,周瑜深以為奇,於是與之交好。後來魯肅帶著百餘人到居巢投靠了周瑜,並隨其輔佐了孫權。
孫權得了魯肅,十分歡喜,與他合榻對飲,詢問天下之事。魯肅對天下形勢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現在漢室已經不可復興,曹操也不能馬上除掉。孫權只有立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才是上策。目前應先剿除黃祖,進伐劉表,佔據長江之地,然後建號帝王來圖謀天下。這番高論與諸葛亮的見解何等相似,這說明魯肅也非一般智謀之士可比。
劉表死,魯肅向孫權指出了荊州的重要性 &ldo;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裡,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rdo;,故而提出了借去荊州弔孝之名,尋求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的可能性。此又是與諸葛亮不謀而合。
魯肅未到達荊州時,聽說劉琮已投降了曹公,劉備也逃走了,於是在當陽長阪與其見面,勸說劉備與孫權聯合抗曹。
三國鼎立
孫劉聯合抗曹
當陽之戰失利後,諸葛亮提出了聯合孫權抵抗曹操的戰略,這與江東的魯肅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諸葛亮孤身出使江東商談雙方聯合之事。而此時剛剛打敗劉備,佔領荊州江北地區的曹操,也寫信給孫權,聲稱要與孫權&ldo;會獵於吳&rdo;,進行恫嚇。
孫權召集部下商議,以張昭為代表的文臣主張投降,以魯肅、周瑜為代表的武將主張抵抗。周瑜認為曹軍外強中乾,有四個致命弱點。而魯肅也有著非同一般的見識,認為眾人是在害孫權,&ldo;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rdo;周瑜、魯肅忠誠為主,實乃忠義之士也。
諸葛亮來到後,又和主戰派一起給孫權分析了與曹軍作戰的有利形勢,孫權才斷然下了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