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豈容你左右橫跳? (第1/2頁)
吃瓜的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庸城,新城太守府。
“諸葛亮許我做蜀漢右將軍,上庸侯,漢中太守。陸遜則許我為東吳荊北都督,上庸侯,與之共掌荊州兵馬。陛下病亡,世人都以為我孟達的好日子到頭了。沒想到,我卻是如此搶手,又要升官了呢,哈哈哈。”
孟達一臉得意,拿著兩封書信給屬下幕僚參看。
自從曹丕之死的訊息傳來,吳蜀兩國明顯加緊了策反孟達的步伐。許給孟達的官職,也是相當驚人。
蜀國是縣侯加重號將軍加整個漢中地區的一把手,吳國則是縣侯加僅次於陸遜的實權都督。
沾沾自喜之餘,孟達覺得,得虧自己沉得住氣,沒有輕易投奔諸葛亮麾下,才能讓“待價而沽”的策略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
外甥鄧賢道:“我覺得還是投蜀比較妥當,畢竟舅舅與蜀國諸位將軍都是舊相識,且諸葛亮為人誠款,必不欺我。而東吳之人,最擅長的就是兩面三刀,其心實在難測啊。”
孟達道:“自從周默的預言應驗之後,我意已決,當是投蜀無疑。只是,眼下局勢尚不明朗,最佳的策略,還是要沉得住氣,誰都不答應,誰也不拒絕。”
“舅舅的計策,真是高明之至!”
孟達哈哈大笑:“非是我孟達兩面三刀,只是時局難測,不到最後一刻,誰知道鹿死誰手?若是時局再有變數,我們也有輾轉騰挪之餘地啊。”
……
沔陽,丞相府。
諸葛亮收到孟達最新的回信,急忙拆開細讀,卻又是大失所望。
長信洋洋灑灑數千言,但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何時叛魏投蜀,孟達卻依舊是含糊不清,顧左右而言他。
孟達反覆無常的個性,諸葛亮早就知曉。
雖然心裡很清楚他這麼做的原因,無非就是待價而沽,指望能將他的東三郡賣個好價錢而已,但依舊不可抑制地從內心厭惡此人。
北伐大軍出征在即,若是孟達一直這樣左右搖擺不定,便像是一顆埋在自家後花園的定時炸彈。
如果孟達不能及時叛魏響應北伐,不僅達不到牽制魏國荊州軍隊不能支援關中的目標,甚至,最糟糕的情況下,孟達還有可能趁蜀軍北伐之時,出兵偷襲漢中。
若如此,後果將不堪設想。
諸葛亮已經沒有時間和耐心同孟達耗下去了,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於是計上心頭,打算將孟達造反的訊息,想辦法傳到魏國朝廷,逼迫孟達不得不做出選擇。
“所以,思潛,這就是我的計策。你認為如何?”
諸葛亮將自己的全盤計劃都告訴了周默,也想聽一下他的意見。
周默凝神思索。
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的計策如出一轍。
先是派人詐降於魏興太守申儀,再透過申儀將孟達要造反的訊息傳給司馬懿。
最後,趁司馬懿出兵攻打孟達叛軍之際,出兵北伐。
如此一來,北伐便再無後顧之憂了。
只是,當時誰都沒能料到,這個當時還沒有太大名聲的司馬懿,居然在這場平叛之戰中,表現出了天才一般的戰術素養。
孟達在得知自己造反的訊息已經洩露,司馬懿即將對上庸用兵之後,在給諸葛亮的求援信中說:“司馬懿知道我叛變了,但他先得給洛陽的曹叡打報告請示,等洛陽的訊息回來,再發兵來攻我,走到我上庸城下,怎麼也得三十多天了。到時候,我早就屯好糧草,布好城防,做好萬全的準備了。”
然而,在得知孟達叛變之後,司馬懿一邊遣書安撫孟達,一邊即刻親率大軍火速出發,星夜兼程,僅僅用時八天,便奔襲一千兩百里路,直抵上庸城下。
司馬懿大軍趕到上庸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