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彭羕之死 (第1/2頁)
吃瓜的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彭羕謀反,是馬超舉報的。
當時彭羕被貶官,心中鬱悶,去找馬超喝酒,說了兩句話。
一句是罵劉備“老革荒悖”。
看來背後罵領導傻嗶,自古有之。這話雖然挺過分,尤其在講究尊卑的古代。
但以劉備寬厚的個性,斷不會因為彭羕罵了這一句,就處死他。
關鍵是第二句話。
彭羕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什麼叫天下不足定?又是定誰的天下?
這話一說出口,馬上把馬超嚇出一身冷汗。
馬超兵敗勢窮而投奔劉備,雖一直備受優待,位高爵顯,但畢竟是個外人。
就跟當年劉備投奔曹操,是一樣的。
曹操說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便能嚇得掉筷子。
馬超也一樣。
試問聽到這話,他如何能夠不驚?
但馬超和劉備不同的地方,是劉備真想反曹操,而馬超已經將益州視作了人生的最後歸宿,並不想反劉備。
所以,馬超毫不猶豫,就把彭羕的話,原封不動舉報給了劉備。
而劉備接到馬超舉報,態度也很堅決。
殺。
彭羕的話,到底是酒後狂言,還是真有反心?
仔細琢磨的話,顯然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但在劉備看來,這並不很重要。
劉備看重的是,這件事是馬超舉報的。
馬超與彭羕無仇無怨,沒有必要沒事兒挑事。而他旅居西蜀,常心懷不安,最害怕的就是別人說他要造反。
畢竟翻開過往履歷,他馬超造反,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所以,馬超的反應敏感,也是合情合理。他只是想自保,並沒有陷害彭羕的意思。
只是,如果彭羕不被定為謀反,那麼馬超就是誣告。
殺彭羕,以安馬超。
這是劉備的真實想法。
諸葛亮自然也很清楚劉備的真實想法。
所以,當彭巧娘將彭羕的書信轉交給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選擇了無動於衷。
他若上書勸諫劉備,給彭羕一個客觀公正的審判,或許他也不至於死。
但如此一來,馬超必更加惴惴不安,讓本就不怎麼安穩的蜀漢政局更添隱患。由此帶來的政治後果,難以估量。
這世界上的很多問題,往往沒有什麼完美的解決方案,你只能在兩個差勁的選項中,挑選一個相對沒那麼差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選擇。
回到現實。
周默看著對面神情激動的女子。
“你兄長的事我知道。”周默道,“平心而論,他確實有點冤,但是也沒那麼冤。”
“兄長酒後狂言,的確有他自己的過錯。”彭巧娘道,“但兄長絕無謀逆之心,天地可鑑!諸葛亮那麼聰明,他怎會不知?既知有冤情,卻為何不聞不問?公平何在?正義何在?”
“我別無他求,只要一個道歉。”
“丞相不是聖人。”周默站起身來道,“這件事,我幫不了你。”
“至於那西域佛教的蜀錦,不找你做也罷。我就不信,這偌大益州,能工巧匠輩出,竟無第二人能做此錦。”
……
當週默來找諸葛亮串門的時候,他正難得清閒,在家中長椅上休憩,還低聲吟唱著一曲。
唱的還是老調子《梁父吟》,歌詞說的是春秋時齊景公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丞相,我今日遇到一事,困惑不解,特來請教。”
“哦?”諸葛亮笑道,“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