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至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所謂,有信心未必能贏,但沒信心就一定輸。
王振自己已經打了退堂鼓,又看到大同郊外橫七豎八都躺著被瓦刺部隊殺死的明軍屍體,心裡更是不寒而慄,馬上要求退兵回京。
其實退兵也沒什麼問題,像王振這種癟三如果真的布陣打起仗來必定全軍覆沒,所以他這決定算是比較英明的。可是王振太想家了,就盤算帶這50萬部隊回自己老家威風一下,所以他又極力慫恿英宗到他老家坐坐,喝喝茶什麼的。
蔚州雖然離大同近,但和北京根本就是不同方向的地方,王振拉大部隊這樣走,延緩了回京的速度,而且更要命的是,這腦袋長在屁股上的傢伙還沒回到老家又下令大部隊離開了,原因居然是他認為50萬部隊去他老家會把他家的莊稼給踩壞。
明朝50萬部隊就被這種狗屁智商的傢伙指揮得東奔西走,暈頭轉向。這時候,瓦刺部隊追上來了,好了,不打也不行了,幹架吧。
結果明朝部隊完全不是對手,被瓦刺打得節節敗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瓦刺部隊把這地方團團圍住,這是王振嚇尿了,完全不知道怎麼辦好,瓦刺部隊開始猛攻,並佔據了優勢。
在土木堡這個地方打圍城戰對於瓦刺部隊來說是非常有優勢的,因為城內沒有水源,附近最近的水源只有城外南邊十五里的一條河。被困在城內的所有人都難耐。明英宗認為突圍是沒可能了,只好向瓦刺部隊求和。
也先假裝答應了,英宗和王振開心啊,終於有水喝了,王振馬上下令安排士兵出城尋找水源,結果被瓦刺部隊一舉擊敗。禁軍將領樊忠使的是一把大鐵錘,孔武有力,他一看王振下令使明軍士兵慘遭敵手,大喊一聲:&ldo;我為天下百姓給你一錘子!&rdo;說著,掄起手裡的大鐵錘直接把王振爆頭(漂亮)。樊忠自己沖向瓦剌軍,拼殺了一陣,中槍倒下(悲壯)。
此時的明英宗雖然年輕,但是畢竟出生於帝王世家,面對這身邊的將士紛紛倒下,他並沒有驚慌,反而下馬盤腿而坐,從容被俘。
敗訊傳回京師,朝廷地震,群臣哭的哭,罵的罵,亂做一團。一般劇情發展到了這個時候,照例都會有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出現,把局勢扭轉。所以電影一般都是這樣拍的,這樣的戲才有看頭,一播片頭就能猜到結局的電影誰看?
歷史也是如此,明朝的那個時候也是這樣,救國難於水火之中的人出現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于謙。
于謙是杭州人,他是是一個有節操的清官。當時他還在地方當官的時候,經常要到北京辦事,而一般的官員都會借到北京公幹的機會巴結京官,送錢送禮什麼的一大堆,以求自己將來的仕途晉升,而於謙上京的機會很多,但他偏不這樣幹,還寫了首詩臭罵這種上京送禮的風氣,詩名就叫《上京》:
絹帕麻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看看第三句,原來&ldo;兩袖清風&rdo;就是出自於于謙的手筆,這已經足夠給與于謙一個至高的評價了。
土木堡敗陣之後,皇太后為了穩住朝政,安排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暫時代理皇帝管理國家。但是朝廷已經亂作一團,甚至有人說要遷都南京,躲避瓦刺部隊的進攻。
一聽到這的時候,身居兵部左侍郎的于謙再也忍不住了,拍案而起大罵:&ldo;誰敢再說遷都就砍誰的頭!北京是國家的根基,根基都放棄,國家還有生存的機會嗎?你們忘記南宋是怎麼滅亡了的嗎?!&rdo;
就這一聲吶喊,于謙贏得了中央守城派大臣的擁護。但擁護是沒有用的,擁護于謙對穩定政局沒有一點幫助,因為國不可一日無君。
對於被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