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苛政猛於虎,他就是打虎的英雄。
十三、孤絕者高處越發不勝寒
【當政者為何要與文化為敵】
張居正有句名言:&ldo;創始之事似難實易,振蠱之道似易而實難。&rdo;(《京師重建貢院記》)
非親身參與除弊興利者,很難有這樣的沉重之慨。
朱老皇帝打天下、坐天下,前朝權貴已經一掃而空。他的左右也無非販夫走卒、鄉間塾師之類,本無特權可以維護。新制度的建立,無傷他們一根毫毛,所以幾乎沒有阻力。
然而張居正的改革,卻屢次觸犯了權貴的利益。這些人,必然要以&ldo;多事&rdo;而肆意阻撓。
在張居正執政期間,帝國的國家機構試圖站在&ldo;中間立場&rdo;,平衡權貴階級與貧民之間的利益衝突。
這樣的角色不好扮演。
另外,張居正也並不是個完人,他也有私利、也有執政失誤,也有倒行逆施。這些,都必然會授人以柄。
因此,在他執政期間並不都是頌歌盈耳,反倒是常有&ldo;浮言四起&rdo;,平地裡陡起一場又一場政壇風波。
張居正在改革中的唯一&ldo;逆行&rdo;,在這裡應當特別說說,那就是文化專制。
本書在前面說過,張居正崇尚實學,對嘉隆以來的空談學風頗有不滿,認為&ldo;比來士習人情,漸落晚宋窠臼&rdo;(《答少司馬楊二由》)。加之當時有些生員包攬訴訟,挾制官府,欺凌百姓,儼然成為&ldo;學霸&rdo;。為此,張居正曾制定了18條規章,嚴厲整頓學政。
打擊學霸,制止生員干政,自然是沒有話說。但規定中有一條,是&ldo;不許別創書院,群聚徒黨&rdo;。
這一條煞是厲害。
萬曆七年正月,有詔下,令毀天下書院。當年,共毀天下書院64處。
這當然是鉗制言路,引起了許多士人不滿,而且直接激發出一樁何心隱事件。
這個事件的主角何心隱,原名梁汝元,字夫山,江西永豐(明代屬吉安州)人。後更名為何心隱。他以諸生的身份,放言時政,品評學術,其思想富於烏託邦色彩。在家鄉倡建&ldo;聚和堂&rdo;,以族長身份打理本族事務,延請塾師教育本族子弟。全族的婚喪賦役,一律互助,並且想把這種&ldo;大同&rdo;模式推向全國。他認為這才符合《大學》裡的先齊家、後治國原理。
他蔑視君臣、父子、夫婦等所謂萬世倫理,認為它們都不如朋友這一倫。
他還非常熱衷於政治。據說嘉靖年間藍道行智逐嚴嵩,就是聽從了他的密計,人謂&ldo;以計去宰相&rdo;。後來的宰輔均對他有所忌憚‐‐這是個翻天覆地手啊。
張居正禁講學後,何心隱撰長文《原學原講》予以駁斥,並且還擬伏闋告狀,要與張首輔辯論一番。
禁學令下,他視若無物,仍在湖北孝感聚眾講學。他還倡導建立獨特的公社式團體,名之曰&ldo;會&rdo;,提倡在會中&ldo;老者相與以安,朋友行與以信,少者相與以懷&rdo;。因為搞這一套,他難免被一些人目為&ldo;妖人&rdo;與&ldo;狂狷&rdo;。
張居正早就認識這個特異人物。
在任國子監司業時,張居正曾在當時的御史耿定向處偶遇何心隱。何非常突兀地問他:&ldo;張公您執掌太學,可知道太學之道麼?&rdo;張居正博學,卻對這個&ldo;太學之道&rdo;聞所未聞,知道這是胡扯,便瞪著何心隱,沒有好氣地說:&ldo;你時時都想飛,卻是飛不起來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