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啟年間的大學士朱國禎是當時過來人,對此事有比較允當的看法。他說:&ldo;看來張欲殺高是無疑的。但張似不應如此愚蠢,或是當中有小人加以利用,也未可知。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出於馮保的主意,這應是準確的。&rdo;(《湧幢小品》)
王大臣一案,轟動中外,連朝鮮使臣也有耳聞,記錄下了王大臣一案在京城的民間說法,即構陷者是誰,&ldo;道路之言,皆指太監事。&rdo;(《荷谷先生朝天記》)
此案內中一些詳情,恐怕永遠不可為人所知了。各種著作中,也有一些不盡一致之處。譬如,曾有人說辛儒秘密給王大臣送去蟒袍與刀劍,劍柄上鑲有貓眼石,誘惑王大臣以此為贓證,用以加重此案的份量。
還有的書上說,朱希孝在東廠會審時,曾令王大臣辨認混雜在人群中的高拱家奴,王大臣茫然無所知,以此確知他的所謂口供均系捏造。
此案對高拱來說,可算是因禍得福。因這次誣陷失敗,張居正與馮保後來一直未再向高拱下手,以迴避清議。因此高拱得以享受一個平安晚年,在故鄉整理和寫作了大量著作,給後世留下了一些有價值的文獻。
從對此事的處理上,我們還可見出張居正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一個特點,就是易於感情用事,反應較為衝動。這與他平時的沉穩極不相稱,幾乎判若兩人。這個特點,在以後還會數次出現。
此外還有,張居正歷來有收買人心的一套手段,既做了事情,又不肯承認,反而標榜自己是解鈴人。這在此前此後,都有一些表現。不過這種&ldo;買好&rdo;往往功效不大,掩耳盜鈴而已。
最後還要說的是,他在狙擊政敵時,又往往在緊要時刻良心發現,或不願意把事做絕,不肯出手致命一擊,有時反而能為對手略做解脫。
官場功利與人性底限的衝突,在他身上交纏虯結,不可以非黑即白來概括。
近年一些評述張居正的小冊子,為描紅其&ldo;改革家&rdo;的形象,竟然將他排斥異己甚至誣陷政敵的行為,一古腦讚譽為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
改革家,就一定是德行無虧的麼?
改革家就沒有私慾了麼?
改革家就沒有萬劫不復的敗筆麼?
改革家就沒有窮兇極惡的面目麼?
只能笑當今之開明之世,當年&ldo;評法批儒&rdo;的套路還未有窮期!
還有的著作將王大臣案的戛然而止,說成是張居正胸懷遠大、高度明智所致,亦是讚美不止。
事實如何?怕是張居正心裡最清楚。
他大概唯有慶幸:當一天陰霾消於無形時,只祭了一個王大臣,其他各方並無慘烈的損傷。萬曆初年剛穩定下來的政局,未遭到傷筋動骨的毀壞。
張居正僥倖擺脫了一次最大的危機,那麼,他現在可以向前走了。
十一、看他如何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大國之治怎能不以吏治為先】
這一瞬間如此輝煌!
當張居正終於位極臺鼎、獨步政壇的這一刻,不知他是否在夕陽中登上東華門。如果曾有這樣的閒暇,他能看到的,該是京城九門浩茫如海的煙藹……
從這裡伸展開去,是何其遼闊的疆土!
北至庫頁島,西至烏斯藏(西藏),河山雄渾,哪裡不是西風殘照,何處沒有漢家陵闕?
這樣一個老邁的帝國,它將如何重生,如何奮起?將怎樣在萬丈塵埃中洗滌一新?
張居正從一個書生走到了這個制高點,&ldo;以藐然之軀,橫當天下之變&rdo;,他是從哪裡來的這無比勇氣?
&ldo;位卑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