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玄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話說得李蒼玉微微一怔,他不由得想起來一些重要的事情。
其實很多歷史上的名人,都是在他死後多年,人們才對他有了一個更為清醒的認識。比如杜甫,他現在根本就沒有太大的名氣。在眾多盛唐詩人當中,他最多隻能算是中等。歷史上的杜甫真正成名,是在他死了五十年以後,因為宰相大詩人元稹讀了他的詩集。
「著名奸相」李林甫,其實也是一樣的。
後世,人人談起李林甫,無不一致認定他是大奸臣。但實際上,現在的李林甫名聲並沒有壞到哪裡去。他是權欲極強迫害了不少人,但政治鬥爭哪朝哪代沒有,就算是姚崇宋璟張九齡這樣的著名賢相,也有清算政敵的時候。
但是放在當前來講,李林甫悄悄幹了一些什麼,民眾真的很難知道實情。就好比,李蒼玉是透過讀了史書,瞭解到了李林甫的真實為人。但他卻無法知道離自己很近的那個歐陽校尉,背底裡都幹了一些什麼違法亂紀的勾當。
李林甫真正成為奸臣,是因為安史之亂的爆發一手毀了盛唐。人們反過來進行思考才認識到,宰相李林甫要為安史之亂負上很大的責任。
現在的李林甫在大唐子民的眼中,根本就不是什麼「奸臣」,而是一位頗有能耐、頗有威望的當世權臣。除了那些被李林甫整垮打擊的政敵,人們對李林甫的評價普遍還是比較正面的。
正因如此,念奴才會對李蒼玉「反感李林甫」,感到不解。
李蒼玉不得不好好的組織一下語言,來好好的解釋一下了。
於是他說道:「我讀漢書,書中有雲在賤望尊者惑,大人物的思想和行為,不是我這種升斗小民所能夠揣摩得透的。我只是本能的覺得,李林甫的身邊很危險。我不想靠近。」
「危險?」念奴皺了皺眉,「這從何說起?」
李蒼玉說道:「李林甫拜相十餘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豎敵眾多。我在軍中聽說,他現在只要出門,都必須要有金吾衛的兵馬前後開道警戒。他都七十歲了,還能在位多久?一但他倒下,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我還年輕,我可不想主動湊上去為他殉葬!」
「」念奴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蒼玉說的「豎敵眾多」、「金吾衛開道」這種事情,早在長安人人皆知,念奴當然知道。其實另外還有許多傳言,說李林甫因為害怕仇家報負,在臥室的夾層裡裝了鐵板和機關,專防刺客。每夜睡覺他都要偷偷換幾個地方,連家人也都不知道他究竟睡在哪一屋。這些普通民眾不知道的,念奴也知道。
尋思了片刻,念奴說道:「除非你真打算退回大山。否則,你必須要在官場上找一座真正的靠山做為依靠。我和儀王雖然可以照顧到你,但我們兩人都沒有真正的實權。」
是的,實權!
李蒼玉抓住了這個關鍵字眼,心想:儀王是尊貴,念奴是有能量,但都沒有真正的實權。說得難聽點,他們兩個人本身都只是皇權的「寄生物」。我自己要想有所建樹,可以把「寄生物」當盟友,但絕對不能再寄生在寄生物的身上!
當今朝堂之上,李隆基雖然全權委託了李林甫臨理國政,但也沒讓他真正一家獨大。大玩政治平衡,一直都是李隆基的拿手好戲。
李林甫是大唐「吏治派」的典型代表,他是幹掉了以「張九齡」為代表的學派,才真正崛起的。現在又有了楊國忠為代表的「外戚派」正在崛起,對李林甫的位置發起了衝擊。另外,一直都還有大量的邊將節度使形成了「軍武派」,在對李林甫進行鉗制。
吏治派、外戚派和軍武派,三國鼎立各相搏殺,李隆基居中當裁判。就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李隆基把大唐的整個國家玩弄在鼓掌之中。大唐也一直都在繁榮昌盛,沒出什麼亂子。所以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