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來,真實的世界已經到了2024年。那時候,人們製造了幾千個虛擬世界系統,供自己玩樂。唯有在這個虛擬世界裡,出現了更低一層的虛擬世界,會破壞系統穩定。於是,真實世界裡的戴維就想進入虛擬世界,關閉福勒的公司。而他的妻子由於愛上了道格拉斯,也進入虛擬世界,竭力阻止這一陰謀。
與《駭客帝國》不同的是,在虛擬世界裡死去的虛擬人,如果那時他的身體正由上一級的人佔用,便會進入上一級世界。於是,1937年的一個酒巴服務生來到九十年代末,而道格拉斯更來到2024年的洛杉磯替換了戴維。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ldo;網路虛擬世界&rdo;和&ldo;夢境虛擬世界&rdo;的某些共同點。阿根庭作家博爾赫斯創作過短篇《迴圈毀滅》:主人公在夢裡把自己的生命送給一個夢中人。接著卻發現,自己也生活在另外一個人的夢裡,也只是一個夢中人。
影片在結束時賣了個關子:道格拉斯和他的戀人遠眺真實的洛杉磯。突然畫面縮成一個亮點,然後漆黑一片。這樣既可以理解為影片結束,也可以理解為2024的洛杉磯仍然不真實,被更高一級世界中的人關閉了。真實與虛擬之間不僅僅有兩層。
中國作者創作的塞伯朋克作品裡,查羽龍的《幽靈線上》、《幻象惡魔》(湖北少兒出版社出版)規模最大。這是兩部故事相接的長篇。描寫了傅建偉、高文波等高手在網路空間裡的較量。全書以&ldo;擬真網路技術&rdo;為題材,充滿了似真似幻的風格。
第一卷:科幻講什麼? 第三編:時空探險(7-4)
第四節:半虛擬世界
所謂&ldo;半虛擬世界&rdo;指這樣一類題材:環境本身是物質的、真實存在的。但它的意義被故意扭曲,使得置身於這個環境中的某些人,誤以為它是另外一種環境。
60年代早期,美國間諜影片《36個小時》(36 hours)就講述了一個&ldo;半虛擬世界&rdo;的故事:二戰中,一個瞭解整個諾曼第登陸計劃的美國軍官在行動前被德軍捕獲,並在被捕時昏迷。德方忽升奇計,建造了一個&ldo;小型美國軍隊療養院&rdo;,把這個戰俘安置在裡面。當他醒來後告訴他,如今已經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已經在二戰中獲勝,他整整昏迷了6年。德國人希望透過這樣的圈套,令這個戰俘講出入侵登陸的所有計劃。
八十年代,美國還有一部描述恐怖活動的電影,也使用了半虛擬世界的手法:一個恐怖分子帶著核彈入駐紐約的豪華賓館,在那裡向美國政府發出要挾。或者答應他的政治主張,或者毀滅紐約。而且如果讓他發現紐約市民在疏散,他也要引爆核彈。關鍵時候,美國政府派出一位談判代表與他周旋,同時利用電視等傳媒,在他周圍佈置了一個正常生活的假象。而在恐怖分子視野之外,紐約市民有組織地撤離了。整個故事便在虛擬與真實的交替中進行。
獲得2003年第5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歐洲影片&ldo;藍天使&rdo;獎的《再見列寧》(good bye, len!)也是半虛擬實境的典型故事。影片裡,充滿熱情的東德共產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裡,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圍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甦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臥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德共下臺,德國統一的訊息,假裝柏林圍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裡,阿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