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1/2頁)
胡兆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事也已陸續竣工。
蔣介石對武漢保衛戰的破敵之策,最後確定為:徐州作戰後,主力退至皖西、豫中,並根據中原形勢,在漢口的長江以南成立第九戰區,以陳誠為司令長官。江北的鄂北、皖北、蘇北仍為第五戰區。江北的馬當要塞、湖口對岸及田家鎮要塞,還有武漢衛戍區等,均歸第九戰區指揮。
總的作戰方針是:以主力在武漢外圍,憑依江南之鄱陽湖、九嶺山、幕阜山和江北之大別山、桐柏山系長江兩岸之丘陵、湖泊地區,進行持久作戰,以牽制消耗敵人,粉碎日軍的進攻企圖。
保衛武漢的兵力定為110個師120萬人馬,第五戰區和第九戰區的作戰部署為:
第五戰區:
(一)孫連仲之第三兵團,位於大別山以北之六安、葉家集、商城、固始、橫川地區,阻敵西進和防止敵橫越大別山。為遲滯敵之行動,已將這一地區之公路予以徹底破壞。
初期之防禦重點為葉家集之史河兩岸及商城至麻城之橫越大別山通道。
張自忠之第二十七軍團,防守羅山、信陽及信陽以南之武勝關。
馮治安之第七十七軍,位於六安、葉家集公路以南之霍山、青山鎮、兩河口一帶。
於學忠之第五十一軍,位於史河以東之葉家集、熊店、開順街、八里灘、白大畈、石婆店、獨石鎮、麻埠地區。
宋希濂之第七十一軍,位於葉家集史河岸之石門口、富金山、丁巴店、劉家崗、下板橋地區及固始、三河尖方向。
田鎮南之第三十軍、馮安幫之第四十二軍,位於商城地區,阻敵橫越大別山。
(二)李品仙之第四兵團,位於大別山南部之太湖、黃梅、廣濟、浠水地區,阻敵沿江北攻向武漢。
王瓚緒之第二十九集團軍,位於太湖縣以北之山區,進行敵後遊擊。
覃聯芳之第八十四軍位於黃梅以西地區。
張義純之第四十八軍位於廣濟以東。
韋雲淞之第三十一軍位於廣濟以西一帶。
第九戰區:
(一)薛嶽之第一兵團,將贛省保安團及第七十四軍一部,配置於鄱陽湖之管櫪市(南昌以東)至廬山以東之星子,擔任沿湖西岸之守備。
盧漢之第三十軍團,位於南昌東南之進賢、東鄉浙贛鐵路沿線。
葉肇之第六十六軍位於南昌。
俞濟時之第七十四軍位於德安、永修。
廖士翹之鄱陽湖警備部隊,擔任湖內水上作戰。
商震之第二十集團軍,位於宜春、萬載。構築東向工事,以防敵進入贛西鐵路沿線地區。
(二)張發奎之第二兵團,守衛九江之長江兩岸及田家鎮要塞。
王敬久之第二十五軍、李玉堂之第八軍、李漢魂之第六十四軍,配置於沿鄱陽湖之星子、姑塘及九江地區。
李延年之第二軍位於田家鎮要塞。
霍揆章之第五十四軍位於瑞昌江岸之碼頭鎮及富池口要塞。
吳奇偉之第九集團軍位於廬山西麓鐵路線上之黃老門及馬回嶺。
孫桐萱之第三集團軍(缺五十五軍)控制於九江以西之瑞昌、陽新地區。
湯恩伯之第三十一集團軍,集結於南昌以南之豐城、清江(樟樹)附近。
王陵基之第三十集團軍集結於高安、上高地區。
關麟微之第三十二軍團在武漢以南之鹹寧、蒲圻地區集結,作為戰區之機動部隊。
(三)桂永清之第四十軍,在嶽陽附近之城陵磯、臨湘、通山之間,構築橫跨粵漢鐵路南北之工事,阻敵沿長江和鐵路攻向嶽陽及長沙。
(四)丁炳權之第一七九師(後屬第八軍)守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