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又是啥?”
陳翰伸出右手,小心翼翼的將這條又脆又軟的長條形竹片放在了掌心,小心翼翼的託了起來。
一開始,他還以為這是一根竹簡。
因為他在不到一厘米寬的竹面上,看到了一些墨跡,應該是有文字被書寫在其上。
但是,當他完整拿起這條竹片後,卻發現這竹片的左右兩端,都各有一個竹釘,就像兩個小魚鉤,掛在上頭。
並且,竹片的正中央,還打上了一個銅環。
看起來好像是可以掛在門上的東西一樣。
怎麼說呢。
如果在兩端的竹釘上掛兩個小銅鈴,這條竹片就有點像現在奶茶店、甜品店在玻璃門上掛的迎客裝飾物。
客人開門之後會“叮鈴叮鈴”響的那種。
“這是啥?”陳翰琢磨了好一會,都沒有琢磨出這東西是啥。
他也試圖透過辨認竹片上的字跡,來判斷這物件是什麼。
但是由於這是竹片,當它被陳翰拿起來,一接觸到空氣後,就立馬迅速氧化發黑了。
還沒等陳翰看清楚呢,原本還算偏黃色的竹片就變成黑漆漆了,無法辨別字跡。
得等到文物修復工作人員將其修復好之後,才能來研究上頭的文字了。
沒辦法,拿著這個不知名器物琢磨了一番後,暫時沒有啥頭緒的陳翰,只好按照文物保護的流程,為這個器物做保溫保溼處理後,暫時放在一旁。
還是那句話,在考古發掘的時候,發掘出一些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東西,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甚至發現自己不瞭解,不知道的東西反而是個好事。
這說明是新發現啊,是現代已經不存在了的東西啊!
沒準是某種古代擁有,但是現代已經絕跡、失傳了的器物呢!
這也是考古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之一!
找尋和繼承現代華夏文明已經斷代、失傳、絕跡了的,只在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過的文化!
陳翰鄭重的在保溼袋上寫下了“不知名竹器”五個大字。
之後,這個堪稱寶藏盲盒的大竹笥,就基本上被陳翰掏空了。
除了最後又從裡頭髮現了幾個大概直徑3-5厘米,像是手鐲一樣的青銅圓環外,竹笥內就再無別的東西了。
將竹笥內的積水沉澱物清理掉,並且將竹笥也完好儲存,貼上標籤裝箱後,陳翰便揹著手溜達到了同組的其他人那裡,看看大家的收穫情況。
“咋樣,你們從竹笥裡都發現啥了?”
同樣正埋頭清理一個小一些的竹笥的林雅頭也不抬的說道:“我這個是用來裝食物的。”
“粟、一些動物骨骼碎片,全都和積水沉積物攪合在了一起,清理起來老麻煩了。”
“我就認出了其中有一些魚骨和大型牲畜的骨頭,不知道是豬骨還是羊骨或者牛骨,也有可能全都有吧。”
“嘿嘿,我這可有好東西!”汪維達抬起頭招了招手,陳翰立馬走了過去。
“喲,這是竹筒?”
陳翰頗感興趣的從汪維達的手中接過了一個長度得有十幾厘米,直徑在五厘米左右的竹筒。
這竹筒的正面用黑、紅兩色彩繪了一些幾何花紋,背面則有一個清晰的墨黑大字“鹽”!
而在竹筒的最上端,還左右對稱的開了兩個小眼。
“這是用來裝鹽的?調料瓶罐子?”陳翰指了指竹筒上的兩個小眼,好奇的猜測道:“這兩個小眼應該是用來繫繩子的吧。”
“繫上兩根繩子,就可以提著竹筒了。”
“對!”汪維達興奮的點點頭:“我的這個竹笥裡裝的全是這種竹筒!”